? ? ? ? 說到內心強大,很多人會認為是堅如磐石、百折不撓、直面逆境、永不放棄、獨立自主、情緒穩定。但是從心理學的角度看,真正的內心強大并非剛正果敢寧折不彎的鐵人,心理學所說的內心強大,對應的是「心理韌性」這個概念,也叫做心理彈性、心理復原力,指一個人面對逆境時有效應對、適應并從中成長的能力。
? ? ? ? 現在很多人都在反思“原生家庭”創傷對人生的影響,所謂“幸福的童年療愈一生,不幸的童年靠一生療愈”。甚至有人把原生家庭視為人的命運。但是,經心理學研究表明,那些原生家庭創傷比較嚴重的人群當中,有三分之一的人,也發展成了有能力、自信、有愛心的人,在學術、家庭和社會上都取得了成功。這些逆風飛揚的人,他們的心理可以稱之為強大。
? ? ? ? 心理強大的人,通常會有以下幾個特征:
? ? ? ? 善待自己。人們對「心理韌性強」的最大誤解,就是認為韌性=無盡忍耐,覺得只要堅持得越久,內心就越強大,越容易成功。然鵝,一張一弛是文武之道,繃得太久,忍得太長,最后的解決不是爆發就是死亡。建立心理韌性的關鍵是恢復,而不是忍耐。忍耐是被動承受,情緒背景是壓抑、緊繃的;恢復是一種主動的后退,是對情緒的覺察和應對,是一個人在試圖為自己創造心理空間。一個人面對很多壓力的時候,忍耐是選擇默默承受和堅持,自己擦干眼淚繼續堅持往前走;恢復是無論多大的事兒,也讓自己好好吃飯、保證睡眠,甚至停一會兒,靜一靜,緩一緩。忍耐讓人過度疲憊,恢復就是一個人面對天大的事兒,也頑疾善待和關愛自己。
? ? ? ? 愿意接受幫助。獨立、不依賴是對內心強大的第二個誤解。心理韌性強的人不但具有獨立搞定事情的能力,也善于利用資源,尋求支持。一個人,越能感受到家庭、朋友、團隊等社會支持,越能提高自我效能感。一個人不可能一直孤軍奮戰,志同道合的朋友和團體,通常會成為一個人力量的來源。
? ? ? ? 允許自己有糟糕的情緒體驗。心理韌性強不意味著沒有負面的情緒體驗,不是麻木的狀態,也不可能是永遠正能量滿滿。心理韌性強的人,允許所有情緒的流動,所謂樂觀不是對負面情緒的否認、壓抑和回避。隨著心理韌性的提高,一個人出現情緒困擾的幾率會降低,他們會體驗自然發生的各種情感,并且用心體會情感背后的東西。
? ? ? ? 更開放的思路、更靈活的心理。當一個人的生活當中發生問題和挫折的時候,如何解釋問題和挫折很重要。心理強大的人相信問題和挫折是暫時的或者說是階段性的,不認為問題永遠沒有辦法解決。很多人很容易在腦海中制造或夸大壓力源,使當下的逆境似乎成為了不可逾越的威脅,難以應對的挑戰,這種心態會讓一個人的心理變得不靈活,更容易收到負面影響。心理韌性強的人可以保持更開放的思路,有沒有另一種方式來看待這件事情?是否還有其他的可能性?
? ? ? ? 把精力集中在可控的部分。有句話說“停止焦慮的方法是行動起來”,心理強大的人善于把精力集中在可控的事情和事情可以控制的部分。局面似乎是一團糟,那么我最看重的是什么?在這種情況下,那些事情是我無能為力的,那些是我可以有所作為的?我當下可以做些什么?好的,立即行動。這世間不變的唯有變化,行動的一小步可以帶來整個循環的不同。
? ? ? ? 心理學研究證明,溫暖的家庭氛圍、支持性的親密關系、良好的榜樣、安全的學校氛圍、和諧的社會環境以及心理歸屬和宗教信仰都是加強一個人的心理韌性的有效因素。另外,50%的韌性差異可歸因于潛在的遺傳因素。也就是說,一個人的心理強大程度取決于外部因素和內部因素的綜合作用。并且非常重要的一點是,心理韌性并不是一種無限資源,它是可以隨著時間而發生變化的。比如一些人經歷多重強烈壓力后,心理韌性消失或者降低了;還有一些人,小時候雖然心理韌性偏低,隨著時間的推移,個人的成長,心理韌性越來越強。換句話說心理韌性是可以習得的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