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這是《戰國策》中《觸龍說趙太后》一文里的一句話,意思是說:父母如果真正愛自己的子女,就要為他的長遠利益去著想,而不是只考慮眼前。
這個故事雖然講的是古代戰爭里的一個關于策略的事件,但是從另一個角度,卻又說明了,父母應當如何正確地愛自己的子女。
每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健康快樂地成長,這其中包括身和心兩個方面。身體的健康固然重要,但是內心的健康也不容忽視。
當孩子尚在父母的羽翼之下的時候,父母應當做些什么,去培養和幫助孩子,提高在今后人生路上應對困境的能力。這是每個父母都應當學習的內容,而越早知道越好。
應對各種困境的能力,是每個人都需要具備的素質。這是一種通過后天的訓練,可以提升的能力。
那么,什么是心理韌性呢?要如何才能培養和提高呢?
在《心理韌性:如何培養內心強大的孩子》這本書中,詳細講解了心理韌性到底是什么,如何根據強悍化模型提升對挫折的容忍度、培養樂觀的心態,以及失敗的時候要如何面對。
從理論解釋到應用方法,再到案例的分析以及實際練習,從9個方面,指導人們提升與增強心理韌性。
01什么是心理韌性
心理韌性,也可以稱為抗逆力、抗挫力、復原力等等,它指的是,在遇到困難、逆境、創傷、災難等重大壓力源時,人們能夠良好應對的過程,也就是在經歷挫折和挑戰后,不僅能夠恢復原狀,甚至能夠獲得成長。
比如,一個人在日常生活中,遇到工作或人際關系的壓力,或者重大打擊的時候,他內在和外在的平衡感會遭到破壞。
這時,如果這個人的心理力量,通過調整達到了新的平衡,他就可以順利地讓自己恢復到之前的狀態。
心理韌性并不是極少數天賦異稟的人,才具備的一種稀缺的能力,而是所有人都具備的對環境的適應和調控能力。
心理韌性對于社會大眾來說,都是十分重要的,特別是對于兒童、青少年和青年群體,更是應當重點培養的品質和能力。
02如何提升心理韌性
對于有的人來說,本來只是一點點的小情緒,卻變成壞情緒,最后演變成情緒爆炸,而被點燃的情緒,最后進入了“情緒黑洞”,這可能是很多人的人生遭遇重大挑戰與挫折的元兇。
要想從根本上徹底解決這個問題,就需要刻意去培養心理韌性,并且去實踐鍛煉這種能力。
具體提升的方法,在這本書中有詳細介紹,可以從構建心理韌性的九大要素入手。
構建心理韌性的九大要素:
忍耐挫折,心理免疫
樂觀心態,認知重建
審視價值,活出意義
成長心態,直面失敗
關注健康,養護身心
管理情緒,調控感受
建設關系,心懷感恩
管理壓力,達致平衡
解決問題,有效應對。
03總結
在這個復雜多變的時代,成年人尚且每天都需要強悍的心理素質,去應對各種繁瑣的事情,而心智尚未發育成熟的孩子,就更需要重視心理韌性的培養。
作為父母,應當正確引導和培養孩子擁有強大的內心,在他們的人生路上,助一臂之力。
當快速發展而不確定的未來,到來之時,當各種艱難險阻出現的時候,讓他們可以有能力通過積極的思考和行動,去解決問題,處理危機。而不是只能處于焦慮和沮喪中,讓負面情緒壓倒自己。
在人生路上,不只有鮮花和掌聲,也不可能一直成功,可能還會伴有各種各樣的挫折、困境,也許會有高山,峽谷和險灘,甚至不可預知的危險。
這個時候,擁有玻璃心的人,是無法應對,更不能順利闖過難關的。只有內心強大的人,才能在最后收獲人生的幸福。
心理韌性強的人會主動尋求新的、有挑戰的體驗,因為他們知道,只有通過掙扎與努力,通過自己不斷挑戰,才能夠擴展自身的能力。
所以,在面對風險和危險的境況時,他們不會選擇退縮。他們懂得,失敗并不是終點,當他們沒有取得成功時,不會氣餒,而是從中找到價值和方向,獲得新的成長。
有光的地方就會有塵埃,有白的地方就會有黑,如果一切順利固然很好,如果遭遇困境正好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