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因此都說曹老師筆下的林黛玉是喜散而不喜聚的:人有聚就有散,聚時歡喜,到散時豈不冷清?既清冷則傷感,所以不如倒是不聚的好。我也算是戀舊之人,只要不是死別的那種,一時的分離倒覺得沒什么,好像總有見面的時候似的。
前些年是懼怕舟車勞頓,后來純粹就懶了吧。因為越來越不喜歡吵鬧,反而更享受朱自清先生所謂“熱鬧是他們的,我什么都沒有”的樂趣;加上見了面的情景總不如先前想象中的好,所以也怕麻煩——麻煩自己還麻煩別人,干脆就不相往來好了。反正今天的通訊工具發達,在虛擬的網絡世界里建立聯系簡便易行,適當的距離也更具一種朦朧美呢。
《水滸傳》里宋江提到有緣千里來相會一句,從蒼蒼世界茫茫人海中遇見和相識,既然天意一場,相處時多加珍惜,也算存了份美好的念想兒。一來這場相會的緣分可留下更多的歡愉,二是來日便不見了也少了些遺憾。自身向來的以和為貴、與人為善大抵就是這指導思想的踐行吧。而緣聚于千里相會,終有緣散各自分離的一天;別時依依不舍,往后還念念不忘,無非相處的時光甚是美好,但是別后卻要各自習慣伊人不在的日子。殊不知時間飛逝且世事無常,“不在”也就往往“不再”了。
人生的幾十年,特別是困在貧苦山區的孩子,稍想去外面的世界闖蕩吧,免不了要獨自背井離鄉,因而與親朋好友也總是聚少離多。但少聚不見得不聚,可這重聚,對于家人親戚之類常常顯得可貴(基于親緣血緣的紐帶尚存幾分親切感吧),至于普通的同學朋友乃至要好的玩伴知己,卻不見得都相見甚歡。
大小畢業之后,有過同學間的聚會,亦專程找過故交。來來回回數次,從一開始的興頭到慢慢索然,共同話題漸漸變少以至不知該從何談起,話兒愈來愈不搭調最后相對無言,冷場的時候多了,難免讓彼此陷入尬尷之地。
同行的人,走著走著就散了;太多的情感,放著放著也就淡了。只是,感謝曾經的相遇,經過彼此的世界時,真心作伴走過的一段旅程,抑或僅此添了一道生活的光彩。況且大千世界唯變不變,見或不見又何妨?見面自有見面的難堪,不見還有不見的好處。記住斯時,即是最好的我們。
相見少了,見面的生疏感會有的;修行不同,生活以及思想也會大相徑庭……一時碰撞產生的火花若還可欣賞,持續的沖突引起矛盾的大爆發倒著實可怕,幸好相識一場皆深知沒必要鬧得不歡而散,所謂道不合不相為謀,索性三緘其口保持冷淡好了,畢竟強顏歡笑地尬聊誰都不想要。所以時?;叵肫饋?,倒是當初的那份念想兒來得美好,與其恨不能相見,何況對方還不一定想見呢,不如封存最好的記憶謹以懷念。
上期詩歌回顧———《??汀?/a>
下文相關預告———《思念&改變》
? ? ? ? ? ? ? ? ? ? ? ? ? ? 【鄭重聲明】
1.本帳號平臺所發布之詩詞文章等,除非特別注明來源,均屬于本簡書帳號作者“Intern鍾實”原創作品。歡迎大家品味鑒賞拙作,若需轉發到個人空間或微信朋友圈等予以分享,不得以任何謀取私利以及非法目的為之。禁止其他簡書帳號或微信公眾號等平臺擅自copy抑或轉載本人原創詩詞文章;如需轉載或用于紙媒,請發簡信與作者聯系并征得本人同意。
2.若經發現,任何個人、單位和公眾平臺等存在包括但不限于私自復制轉載行為,損害作者本人合法權益,本人勢必運用各種合法手段維護自身及相關合作者的一切正當權益。本文版權以及對以上言論的一切解釋權利歸本帳號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