昂刺魚的學(xué)名叫黃顙,一般人根本不知道。昂刺魚是上海農(nóng)村對黃顙俗稱,也稱之為昂顏頭(上海郊區(qū)的說法)。在我們小時候是一種常見的魚種。在農(nóng)村還有種說法,昂刺魚不上臺面,因為它其貌不揚,體形不大。最大也不超過1斤,不像其他諸如鳙魚、青魚那樣是廚師的最愛,可以做出多種花樣的菜肴,在酒席上是常客。
除了它的外形外,還和它的生活環(huán)境和成長有關(guān)系。在魚塘內(nèi)一般不會專門放昂刺魚的魚苗,它純粹是天然的,對于河水的要求不高。只要有一洼水塘,一般就會有昂刺魚的身影,所以在農(nóng)村又有一種說法,“窮溝出昂刺魚”。每次外出釣魚,只要河里有昂刺魚,它一般肯定會第一個上鉤。由于它屬于肉食性的魚類,如果你用蚯蚓作為餌料的話,它吃口是很兇猛的,經(jīng)常會把魚鉤吞到肚子里去,最后的結(jié)局往往被漁夫開膛破肚掏出魚鉤,等待它的就是奄奄一息。由于它體形的特殊,它有三根刺分別位于身體的兩側(cè)和背上,如果受到驚嚇就會突然張開,作為它的防衛(wèi)武器。所以,釣上來的昂刺魚,在卸下魚鉤時也是要特別當心,弄不好就會被它的背鰭扎傷你的手指。而且它的背鰭上有一定的毒性,一旦扎傷往往會流血不停,可能在它的毒液中有一定的抗凝劑。有時釣到了昂刺魚回家,給大人收拾這魚時,大人也是很犯難。因為這魚身上布滿了粘液,如果在河邊水橋邊清洗的話,弄不好手一滑,就掉到河里。我老媽也曾經(jīng)犯過這樣的錯誤。
對于釣上來的昂刺魚你還可以注意當心,但如果是鄉(xiāng)下車溝(就是把水淘干后捕魚,也就是涸澤而漁)時,因為不可能真的把河塘的水全部清干,只是把魚趕到了水淺的地方。如果這時里面有昂刺魚的話,往往會給捕魚的人帶來一定的危險。你一把抓下去,很有可能就是抓住了昂刺魚,如果在你抓的時候它突然張開了背鰭和側(cè)鰭,就會聽到捕魚人的一聲哀嚎。尤其如果那低洼水是渾濁的話,十有八九會被昂刺魚刺傷。所以,多于捕魚人來說,昂刺魚給他們留下的印象是這魚真是討厭,就會添亂。因為那時這魚又不值錢,抓捕又麻煩,所以看到大或許還可以買幾個錢,如果是小的話就殘忍的把它們棄之不顧,生生的曬死或踩死。
但古語有云,三十年河?xùn)|三十年河西。現(xiàn)如今,人們都崇尚野味,對于人工養(yǎng)殖的鯽魚,鳊魚等河魚總是感覺有股子土腥味,反而不如以前那樣受歡迎。而對于昂刺魚來說,由于是純野生,人工喂食的飼料它也不會食用,所以反而大受歡迎。它們的價格往往要高于鯽魚等常見淡水魚。
其實,昂刺魚雖然其貌不揚,但是它的肉質(zhì)細膩,味道還是很鮮美的。尤其對于不會吃魚的人來說,它沒有像鯽魚那樣有很多的毛細骨刺,弄不好就會卡在你喉嚨給人添來麻煩。它就一根中間的大骨頭,兩邊都是肉,沒有毛細骨刺。家里做紅燒的話,給小孩吃是最安全的。對于昂刺魚的做法有很多種,在我們少年時代,一般都是紅燒,里面還加了很多配菜。配菜多幾乎看不到魚的影子。有時感覺那配菜的味道還好于肉本身的味道。但現(xiàn)在很多家庭都是做昂刺魚湯,先把昂刺魚清洗干凈,下油鍋稍微煸一下,加入清水直接煮開,然后再小火慢燉就可以看到那奶白色魚湯,稍微加入佐料,一道美味魚湯就完成了。其實在農(nóng)村還經(jīng)常做清蒸昂刺魚,而且做法很特別。農(nóng)村的鍋蓋都是木質(zhì)的,直接把昂刺魚的背鰭扎在木鍋蓋上,等飯煮到差不多時,在魚的下方放置一個碗碟就可以。等魚蒸熟時,它自然會掉入下面的碗碟中,火候剛剛好,再加入佐料調(diào)味,一道清蒸昂刺魚也完成了。可能那時的水質(zhì)還不錯,所以沒有感覺到這樣做法的魚腥味。
很多東西在當年屬于是垃圾的或者是不上臺面的,現(xiàn)如今卻成了搶手貨。魚鮮如此,蔬菜也是如此。和昂刺魚相似還有塘鱧魚,由于體形小,當時也是被人看不上眼的,產(chǎn)量也很低,一般出沒在農(nóng)村的水橋邊,如今也是好東西。蔬菜諸如,米莧,山芋藤,南瓜藤,那時都是喂豬的(似乎有點不敬),現(xiàn)在卻成了養(yǎng)生菜。無怪乎以前的豬肉那么好吃,原來豬本來就是養(yǎng)生豬啊。哪像現(xiàn)在的豬,都吃豬飼料,周期很短,吃起來沒有以前的那種豬肉香味。
走過菜場,看到這些東西,有感而發(fā),隨便寫上幾筆感嘆世事變遷之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