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互聯網內容型產品的發展過程
互聯網內容創作經歷的幾個階段:
不得不提的是,國外的這三款產品都是由Twitter聯合創始人Evan Williams
打造的
這三款產品代表了內容創作產品的發展歷程,具體看一下它們的定位:
國內類medium的產品有兩款,簡書和十五言。
姬十三已經明確表示過“十五言”就是仿照medium的模式在做的,算是國外產品的本土化吧。
這次主要研究的內容是簡書~
二、簡書--版本迭代
首先看一下簡書創始人針對這款產品的初衷:參考鏈接---http://www.lxweimin.com/p/Hapir5(創業三年記)
簡書ceo林立做這個網站的初衷是做一個支持markdown的筆記本,工具性比較明顯,主要面向創作者。
在后續的產品迭代中,開始加強社交屬性,逐漸轉向了“寫作和閱讀的社交平臺”
這說明了產品定位并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在產品不斷發展過程中去摸索的。
從上圖看出簡書迭代的基本思路:
- 產品基礎版本上線
- 基礎核心功能寫作功能的優化
- 整合優質內容,以多種形式呈現
- 滿足社交需求,增加“喜歡”“簡信”“評論”等功能
- 豐富內容表現形式,允許插入視頻、代碼塊等
- 嘗試內容變現
這也反應了一般產品的迭代過程:
滿足核心流程,實現基礎功能,進而不斷優化核心流程。穩定后,豐富不同角色之間的互動
值得一提的是,2013.07 知乎開始內測[知乎專欄]
三、產品定位
經過了三個階段:
- 2013.04 slogn--“找回文字的力量”,寫作工具
- 2014.11 slogn--“交流故事,溝通想法”,內容社區
- 2017.04 slogn--“創作你的創作”,創作社區
四、目標用戶 && 需求
五、簡書功能
我使用簡書的場景一般發生在PC端,用來寫文章。所以主要以PC端的結構來介紹
下圖是簡書的信息架構:
那么從內容創作、內容閱讀、社交三個維度來看簡書是如何滿足需求的:
(1)內容創作:
寫文章(兩種編輯方式--markdown、富文本)、一鍵備份
簡書在寫作方面的體驗確實比較完整,下面將簡書和知乎專欄針對寫作做功能對比:
可以看出在寫作方面,簡書的細節做得更好
一鍵備份的作用在于:當用戶想要離開這個網站的時候,可以打包自己的作品帶走,提供了便捷性。再也不用擔心網站倒閉了~
(2)內容閱讀:內容的兩種組織形式--文集、專題,熱門文章、新上榜、簡書出版、簡書日報;提供夜間模式的開關、字體選擇。
首先說一下“文集”和“專題”這兩種內容組織形態:
“文集”:由用戶創建,用戶可以選擇所建的文集在里面寫文章。其他人可以關注
“專題”:可由用戶創建,自己和他人可以向該專題投稿,也可以主動去收錄別人的文章。主要用于發現平臺上的優質文章。
明確概念之后,可以發現,“文集”是對自己創作的文章的整合,而“專題”更側重于發現其他人的優質文章?!皩n}”的概念有點類似“收藏夾”,只不過是“公共收藏夾”。
簡書在內容運營方面做的一些措施:
2.1)優質內容的呈現機制
1.專題。發動用戶自發去發現好文章,一方面減少了簡書運營的壓力,另一方面可以調動用戶積極性,增加了好文章曝光的可能性。
2.熱門。包括發現的“熱門專題”“熱門文章”“7日熱門”“30日熱門”“簡書日報”“簡書精選”
3.簡書出版。簡書聯合平臺上的優質作家,將文章出版成書。
簡單說一下
發現頁的文章呈現邏輯:
熱門文章推薦。文章的排序邏輯應該是通過文章的相關數據及用戶設置的個人偏好做加權來呈現。比如文章A,閱讀數為a,評論數為b,喜歡數為c,贊賞數為d,分享數e,發表時間f,所屬類別g。用戶設置過的個人偏好h。那么最終這篇文章的打分為a/b/c/d/e/f/(g/h)的加權,然后按照分數做一個排序,才形成了現在看到的結果。
2.2)內容質量的甄別
用戶評判:用戶的行為(評論、分享、喜歡、關注)影響內容的排序
優點:內容質量管理由用戶承擔,分擔了編輯的壓力
缺點:用戶管理造成管理偏差,比較偏向個人喜好
編輯審核:簡書官方編輯審核文章,以及專題管理者審核投稿文章
優點:可以維護平臺生態,規范化程度高
缺點:效率有限,工作量大,并且有一定的個人喜好
系統規范:規范--說明投稿須知,限定內容范圍
優點:平均質量有保證
http://www.sohu.com/a/164058498_114819
(3)社交
主要是通過 簡信、評論、喜歡、點贊、分享、關注、打賞來完成
六、簡書的冷啟動
UGC內容型產品的冷啟動,說白了就是內容的填充。
切入點(文章類別):
我采取的方法是利用搜索引擎,搜索在2013.04.13~2014.04.13一年內,簡書平臺上發表的文章,然后進行歸類。當然冷啟動的時間不可能持續一年那么久,只是為了看一下最開始一年內平臺上文章發表的情況。
前5個月數量逐漸增多,后面連續5個月數量較低,第11個月數量迅速增長,此時能夠看出吸引到了一定量的用戶。以第一個月的文章來做分析,因為此時的文章主要來源還是簡書官方以及邀請的一些種子用戶。
那么第一個月的文章類別主要有3類:
介紹簡書及如何使用簡書的文章:占據70%,主要是告訴新用戶平臺的功能及操作;
人文類文章:占據15%,涵蓋了感情、雞湯等
代碼技術類文章:占據15%,主要講的技術相關的文章
可以看出簡書的切入點,最開始對文章的范圍放的很寬泛,覆蓋范圍較廣,這樣能覆蓋到的用戶也就更廣泛,不同于知乎冷啟動時主要面向互聯網行業的做法。也能看出簡書此時主要定位是寫作工具,在摸索中發現人們的興趣點在什么地方,進而進一步確定所要做的社區的內容定位。
早期用戶:
我又去看了第一個月寫作的作者是否至今還活躍,列出了每人最近的發表文章時間:
簡書早期用戶是由個人關系、員工關系邀請過來寫作的。初期團隊中的人員數量為全職8人、兼職3人??梢钥闯鲈缙谟脩糁饕?種:
簡書官方賬號;
個人關系、員工關系邀請過來的用戶;
簡書員工的馬甲賬號
關于馬甲賬號,最明顯的一個用戶是“沈小毛不說話”,他的文章集中在2013.04.27~2013.04.28兩天。能看出來就是來給網站填充內容的,所以很可能就是簡書員工的馬甲號......
本來還應該展示一下最初3個月的app下載量以及用戶評論,但是查了aso100和aso114,都無法支持查2013年的數據,所以這部分的分析暫時停止。后面如果能找到數據的話再來補上
還有一點是跟用戶保持互動。這方面所搜集到的資料是:新用戶注冊之后,簡書ceo會發送一條簡信給用戶,真人聊天的那種,能讓用戶感受到重視。不過[簡信]功能是2013.09才有的,之前簡書采用的是什么方法,還需要再搜找一下。
八、簡書融資情況及用戶數據
融資情況:
從上線到天使輪歷時1年,從天使輪到A歷時1年,從A輪到B輪歷時2年,融資節奏并不算快
用戶數據,截止到2017.04,數據來自各媒體對簡書ceo的采訪
- 日活超過230萬
- 月活超過2500萬
- 擁有超過50萬個內容專題
- 每天4萬篇的新增內容
- 新用戶次日留存率50%以上
- 月均PV超過2億
- 用戶UGC內容比例超過30%
數據來源于2017.04對林立的采訪--http://news.newseed.cn/p/1331822
目前用戶的特點:
第一,比較年輕化,90后占了平臺用戶的70%,00后百分之十幾,合起來超過80%;
第二,人群散布全國各地,一線城市占比30%,剩下的70%都是二三線城市;
第三,本科以上學歷的占70%
九、簡書為什么能夠在眾多內容產品中突圍而出呢?
- PC時代,用戶創作需求通過博客、貼吧、論壇來滿足;
- 移動互聯網時代,用戶的創作需求偏向碎片化、社交化,微博、公眾號、知乎來滿足
微博、知乎、公眾號三者已然成為了內容型產品的頭部,并且都在尋求媒體化。而且三者鼓勵的都是讓用戶花時間在平臺上閱讀,重點都在于攫取用戶的時間。
那么有一部分人可能并沒有那么專業嚴謹的知識或經驗,也沒有那么好的文筆可以讓其他人膜拜,但是卻也有寫東西的想法。簡書抓到了這部分人的需求點,從“去中心化”的創作需求這個差異點入手,簡單來說,就是把話語權回歸給普羅大眾。
解釋下什么是“去中心化”:掌握語言權的用戶會更愿意產出內容,失去語言權利的用戶會越來越不活躍,語言權越平均用戶越活躍。比如微博,依靠段子手去活躍的話,原本活躍的核心用戶就會流失。
簡書能夠再知乎、微信公眾號等內容平臺已經占有一席之地的情況下突圍而出,說明它的產品模式的可行性
十、簡書在內容方面面臨的問題
我爬取了628條首頁推薦的文章數據,分析后得出首頁的文章類型組成如下:
我分類的標準如下:
- 人文情感類: 雞湯文、情感文、勵志文、小說、歷史等相關
- 專業知識類:理財、辯論、設計、攝影、手帳、書法等技巧相關文章
- 互聯網類:編程、產品、運營等相關
看的出來首頁的文章超過90%都是人文情感類的,不得不說這可能是簡書在經過幾年的摸索之后找到的一條吸引用戶閱讀的路。但真正去看用戶的反饋就會了解到,很多都反應濃濃雞湯太膩了
簡書目前的核心是寫作者,屬于內容的生產者。但真正能夠付費的還是閱讀的人,簡書在閱讀體驗上做的還不夠好。首頁內容雜亂,質量參差不齊。如何把寫作者的內容更多的曝光,如何讓閱讀者能更快速的發現自己感興趣的內容,是以后要繼續發力的一個方向,也是商業化的基礎。
如果讓我去想象避免首頁雞湯文充斥的方法,可能會采取機器學習行為,結合歷史行為數據,及用戶設置的個人偏好,來做一個個性化的首頁推薦。當然,其中也可以讓編輯參與進來,把控首頁的生態質量。不僅僅是根據熱度,而是從用戶個人偏好出發來做推薦。同時還可以加入熱門事件的模塊,讓用戶了解當前的熱點,以及其他人的見解。
但其實看其他的內容型產品,這兩方面的問題是一直存在,并且一直在摸索中去發現解決方法的。
十一.商業變現
變現速度慢,幾乎是所有寫作、閱讀平臺的共同點。
簡書團隊也深知此點,所以在選擇投資方時基本都選擇了美元基金?!懊涝鹂梢越邮堋稽c’。如果是拿人民幣的話,就會希望一年收支打平,三年有千萬利潤,也就是具備IPO的條件?!绷至⑦@么說
目前已有的
(1)出版(簡書出版)。2016.04~至今 開始做簡書出版,首先做電子書出版,可以同步到多看、當當等多個平臺,同時給予作者一定報酬;后面開始出紙質書。目前共出版付費電子書34本,紙書7本。2017.08宣布將工作重心由電子書轉向紙書與衍生權利開發。(來源簡書官方)
(2)付費社群(簡書大學堂)。作為一個平臺,連接“老師”和“學生”
(3)廣告。簡書&魅族 “神轉折大賽”---商業嘗試(http://www.lxweimin.com/p/ff2befedd7e1)
(5)知識電商。為用戶開辦線上課程,例如韓語、手繪等。簡書作為平臺與授課方進行分成
(6)實物電商。2014.12 上線“簡書市集”,主要賣一些簡書周邊,算是電商變現的一次嘗試,一直到2016.03停止了該項目?,F在淘寶店已經搜不到了
(7)付費音頻。2014.12 和“喜馬拉雅”合作,將文字轉換為音頻,但是一段時間之后該項目結束
拓展--以后可能有的
話說,內容變現是一直以來大家都在摸索的一個方向。
簡書的關鍵資源在于平臺上有一批喜歡寫作的人,以及優質的原創內容。
那么拓展開來,可以嘗試的商業變現:
(1)私人定制化書籍出版
面向人群:平臺上喜歡寫作的人
業務模式:由用戶選擇自己的幾篇文章做一個合集出版,封面可以由用戶自己決定。這屬于紀念性質的文集出版,不同于官方的紙質書出版的概念
(2)邀請雜志在簡書上開辟專題,將雜志上每期發表的文章合適的內容同步更新到簡書上。
(3)內容達到一定的成熟化后,可以考慮網劇、微電影的拍攝,進行IP制作
(4)單篇文章付費,連載文章付費,專題付費
(5)廣告。類似簡書&魅族合作的征文大賽,簡書目前還沒有投放廣告,是因為擔心廣告造成不好的用戶體驗。
面向人群:平臺上的寫作者、閱讀者
模式:征文比賽,確定某個主題征文,同時設立豐厚的獎品吸引用戶參加。最后將前三名的文章在[發現]頁橫幅出滾動
后續還會再寫一些簡書相關的,總感覺自己分析起來有點淺,但也覺得找到點感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