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原作者為@麥芒Alex,轉載來源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一、官方應用介紹
簡書是一個將寫作與閱讀整合在一起的網絡產品。旨在為寫作者打造最優秀的寫作軟件 ,為閱讀者打造最優雅的閱讀社區。
最初上線口號:“找回文字的力量。2015全新簡書揚起新的旗幟:“交流故事,溝通想法”,這也體現出簡書開始對社交化領域的探索。
產品類型:寫作軟件、閱讀社區。
簡書主要由兩部分組成:簡書筆記和簡書社
簡書筆記是定位于寫作者的一款寫作軟件,界面非常簡潔,其最大的特色是支持 Markdown 和HTML富文本兩種格式,且提供HTML代碼的編輯功能,讓人無需擔心排版問題,希望為作者制造出一種沉浸式的寫作氛圍,進而可以專注于寫作。
簡書社則是一個中文閱讀社區,采用筆記本架構和多文集管理,其首頁有文章、文集和作者的推薦。
簡書客戶端中包含雜文時政、小說詩歌、電影評論、科技新聞,無論你的興趣如何構成,總能在這里找到志趣相投的作者與內容。
功能特征:
閱讀:即時閱讀每日精選文章
評論:對作品發表自己的看法
溝通:與作者及用戶展開溝通
分享:隨時轉發分享精彩內容
綜上,簡書主要產品內容為閱讀與寫作,致力于成為中文世界最好用的寫作平臺,推崇簡潔優美的產品理念。
二、背景
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我們信息獲取方式越來越多樣化,信息內容也越來越碎片化。
從最開始的博客,到140字的微博,再到圖片社交,我們正漸漸失去的不只是閱讀能力,還有寫作能力。在這種情況下,深度閱讀和寫作逐漸在碎片化的洪流中逆流而上,亟顯重要,于是有這么一群人正試圖把我們拉回到起點,尋找我們的初心,slogan為“找回文字力量”的簡書便應運而生。在簡書中,每一個用戶都可以創建自己的專題,專題接受所有人的投稿,你可以對投稿進行審核,也可以主動將符合你專題要求的文章添加到專題中。這給予了內容以一種全新的、結構化的組織和沉淀方式,那些分散地、被埋藏的優質文章將通過專題收錄被重新發現并賦予價值。而用戶也可以通過評論分享等實現互動,從而形成閱讀和寫作社區,實現社交功能。在博客和微博等SNS社交領域,主角是知名博主和微博大V,是一種品牌社交,而簡書則以內容和話題取代品牌,實現言論和思想傳播的民主化、多元化。
另一方面,隨著互聯網浪潮的快速發展,自媒體時代開始來臨,自出版、數字出版成為頗具發展潛力的藍海市場。14年4月,“簡書”正式上線了“作者成書計劃”。作者在“簡書”上積累了一定數量的文字內容后,就可以申請加入成書計劃,不過不同于豆瓣這樣平臺來自己去幫作者完成出版分發,“簡書”選擇了與這些平臺合作。“簡書”會與作者簽訂一套限制較少的版權協議,一般只要求獲得“在線發行權”,讓作者保持對作品的其他權利。而“簡書”則充當“出版經紀人”的角色為作者處理包括修改、上架提交等在內的一系列編輯流程。通過幫助作者聯系出版社、制作電子書、APP,甚至是提供實體打印服務,打造成為一個自出版平臺的商業模式,正逐漸受到專注新興領域創業的風險投資的關注。剛剛獲得戈壁投資500萬天使輪融資的簡書便是佐證。目前初步涉足該領域的國內互聯網巨頭只有新浪微博旗下的微刊及類似的豆瓣閱讀,BAT三巨頭尚未布局,種種情況來看,簡書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面對的競爭也不太激烈,在此情況下,如何將寫作工具和閱讀社區完美結合,形成自有品牌文化、抓住用戶群占據市場份額是簡書的關鍵。
三、用戶特征和需求
根據百度指數2015年4月11日至5月10日的搜索結果可以看出,簡書網用戶趨于年輕化,其中20~29歲占到50%,20~39歲占比接近80%;此外男性用戶比例遠大于女性用戶,比例為男;女=88:12。用戶群體目前也主要以大學生及城市白領為主,同時有一定的自由職業者和程序員。
而從產品用戶地域分布來看,主要分布在京、滬、浙、粵等經濟和城市化較發達地區,而這些地區也是媒體和文化較為發達地區,屬于知識階層聚集區。這也從側面反映簡書應首先深耕上述地區,形成基礎用戶群。
需求分析——用戶需求
A.目標用戶:
創作者:寫作愛好者、作家、專業領域作家;通過寫出文章與感興趣的人交流
閱讀者:尋找打發時間的故事、小說、文章;學習專業領域知識;在文章中獲取和自己一樣的感受
用戶特征:思考,分享,記錄,感性,文藝,寫作,吐槽
使用場景:
寫作:在任何時候將自己的情緒、思考、故事和干貨等以文字或圖片的形式創造或分享到簡書上不同的專題,其他用戶通過通過點贊和評論的方式與你交流
閱讀:在任何時候在PC端或移動端查看、搜索文章或干貨,并可通過評論、分享實現交流互動
四、簡書APP體驗分析
1.體驗概覽:
體驗產品:簡書APP
軟件版本:V1.6.2
設備型號:紅米1S,MIUI-JHFCNBL27.0=Android 4.2.2
體驗工具:Axure, Xmind, Office
2.產品架構
3.啟動及頁面交互設計
1) 啟動速度快,頁面簡潔優美,無動畫效果,只顯示簡書的slogan“交流故事,溝通想法”。
2)頁面交互設計
整個APP界面設計采取了優雅簡潔路線。
優點分析:
低飽和度;米灰上下導航+白色主背景,西瓜紅+黑+粉灰作為字體顏色搭配;字體為黑色宋體。
建議:如同知乎的深海藍、豆瓣的青蔥綠,簡書也有自己的標志性顏色——粉色。這或許與創始人的文青情懷有關,走文藝路線,但還是建議在設定簡書界面粉色調的同時,支持用戶登陸后自定義界面皮膚,畢竟粉色系受眾多為女性。
4.內容交互設計
主界面結構清晰,層級劃分明顯,內容展示完整。
優點分析:
主頁內容劃分為“今日看點”“熱門文章”“我的訂閱”,分別代表了大家關注點、受歡迎文章和讀者興趣點。另“今日看點”下又分為八個子專題,將內容分為八個領域,用戶可選擇自己感興趣的領域。
?采用列表形式的布局,讓人們閱讀信息有秩序的從上到下,而不是像現在滿屏幕去找專題。列表更符合用戶使用習慣,也可根據人氣判讀是否閱讀文章。
根據簡報形式展示文章,用戶可根據預覽內容決定是否查看。
熱門文章分類為“當前熱門”“七日熱門”“三十日熱門”,這樣即便讀者錯過了感興趣的熱門話題,也可完成時光逆流閱讀。
免登陸也可閱讀熱門文章,這是項很有良心且很用心的設計,極大地增加了新用戶留存度。
改進建議:
?我的訂閱中推送文章為用戶被動接受,可設置下拉菜單,讓用戶自主根據評論數或分享數等設定篩選條件。
目前主頁顯示的文章多為受歡迎文章,雖然主觀意愿為向讀者呈現高質量內容,但會出現某篇文章長期出現在首頁,長期來看新文章可能會被被埋沒,無法廣為傳閱。可改為由用戶自主設定主頁按照文章發布時間或閱讀量來顯示文章。
“今日看點”下八個子專題需向左滑動工具欄才可完全呈現,不利于讀者選擇,可改進為設置成屏幕左側滑動顯示的下拉列表,方便用戶查看。
5.工具欄交互設計
1)發現、消息和簡友圈
優點分析:
?位于頁面下方橫向分布,不影響閱讀效果。
通過點擊發現選項,用戶可在搜索框搜索文章、作者、專題和文集,另包含我的訂閱和全部專題兩大塊內容,方便找到感興趣專題。
通過消息和簡友圈,用戶可進行自我管理,獲知簡友動態,參與社區互動。
改進建議:
?消息提醒中,“其他”選項中的關注可與“關注”合并,另增設PC端的簡信功能,從而將簡書作為社交平臺的拓展,增強用戶粘性,也實現簡書=工具+社交平臺的定位。
簡友圈中簡友動態按照年份、月份進行折疊,形成時光軸,方便老用戶對歷史查詢
2)應用設置交互設計
優點分析:設置選項分類清晰,范圍全面。
改進建議:
?將白天/夜間模式改為閱讀模式,并提供多種閱讀界面供用戶選擇,如護眼、羊皮紙等,畢竟閱讀是簡書兩大主要功能之一,有豐富的閱讀體驗更能留住用戶。
將清除緩存設置為退出應用時自動清除,每次退出軟件時都需要用戶自己點擊清除緩存,增加了操作成本。
3)個人主頁及閱讀交互設計
優點分析:
?以名片的形式將個人主頁展現出來,層次清晰,內容豐富,并可關聯社交賬號。用戶的動態及已發布文章均可展現給來訪者。
閱讀界面為白底宋體黑字,簡潔優雅。文章內容可分享至多個社交平臺。
改進建議:
?用戶可自定義個人主頁背景照片,并可自定義個人域名。
個人主頁下增加“閱讀記錄”選項,顯示用戶讀過的文章及數量,增加閱讀成就感。
文章分享中增加分享至簡友圈和簡友的功能,便于用戶維護簡書上的社交關系,提高平臺活躍度。
6.其它建議
作為一款目標為打造最佳中文寫作平臺的產品,APP居然沒有寫作功能,應該算是一個巨大的bug。或許產品研發團隊認為很少有人會在手機上寫出過千字數的深度文章,而沒有推出這一功能,但這并不代表全部用戶的想法,APP應該具備寫作的功能,至于使用與否,則交由用戶選擇。而且目前從用戶反饋來看,呼吁推出寫作功能的人不在少數,所以建議APP能盡快更新,推出寫作功能。
五、競品分析
目前國內同類型的應用有LOFTER, 豆瓣閱讀,一刻等應用,但與簡書相比都各有千秋,目前尚無法對簡書構成威脅。
首先從內容上來看,LOFTER側重分享與發現相同興趣的人,內容以圖片為主,缺少純文本。不適合深度創作和閱讀,內容只是載體,依然偏于社交。而一刻內容則不及簡書豐富,且無個人操作界面,無社交功能,也無法制作內容。豆瓣閱讀更多是側重書籍的寫作和發售,而類似于深度輕博客內容的寫作則很少,這與簡書有很大不同。
其次從界面上來看,簡書奉行簡潔優美的理念,無論是寫作還是閱讀,都實現了用戶舒適度的最大化。而不論是豆瓣閱讀還是LOFTER的界面都傾向于復雜和豐富,堪比迷宮,某種程度上會降低用戶對內容的關注。
因此,堅持簡潔優美的理念,專注深度內容的寫作和閱讀,簡書會有很大的發展潛力。
六、發展建議
簡書目前無論是寫作還是閱讀,均是免費,而創始人林立也坦承,目前簡書團隊靠承接外包業務的收入維持運作,尚未談及盈利模式。但一個團隊和產品若想長久存在,盈利模式則是必然要求。而簡書將來的選擇也有多個方向。
首先,簡書可以選擇數字出版模式,將簡書平臺上的優質內容制作成電子書發售,可以參考愈發流行的“雜志書”(MOOK)形式,它的內容比一本書要短,但比一篇雜志封面報道要長,既能節約閱讀時間,又能夠讓讀者有所收獲。而簡書不久前也以《簡書周刊》的形式與豆瓣合作,將優質文章集結成刊推廣,或許為對這種模式的前期摸索。
其次,簡書也可作為一種出版發行平臺,邀請知名出版社進駐簡書,與簡書作者對接,簡書則通過促進雙方合作收取服務費用盈利。
最后,也可選擇逐漸受到青睞的“自出版”模式,未來幫助作者聯系出版社、制作電子書、APP,甚至是提供實體打印服務,成為一個自出版平臺。簡書充當“出版經紀人”的角色,為作者處理包括修改、上架提交等在內的一系列編輯流程,從中盈利。
最后的話:
發展到今天,簡書應算得上中文寫作平臺中最別具一格的產品,甚至有些理想主義,雖然仍有諸多改進之處,但對于熱愛寫作和閱讀的人來說,這里已是一個溫暖的地方。希望簡書能一直兌現它在首頁的承諾:在這里寫作 在這里閱讀 在這里,慢下來。這才是經典和永恒。
重要的事情要多說一遍:
本文原作者為@麥芒Alex ,轉載來源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鏈接:http://www.woshipm.com/pd/1536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