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漂洋過海跨越20年的故事,發生在窮作家和窮書商之間。因為窮,兩人20年從未見過面,一直到另一方的離世,依賴的全是書信往來,但多年來對彼此的信任和情義使兩人成為知己。
海蓮漢芙,一位居住在紐約的女作家,酷愛讀英國文學,但苦于在紐約買不到心儀的書籍。一個偶然的機會,她從雜志上看到倫敦“馬克斯與科恩書店”刊登的廣告—“專營絕版書”,于是提筆寫了一封信,然后這段感人至深的故事在1949年10月5日正式開始。
弗蘭克德爾,倫敦馬克斯與科恩書店的員工,從收到海蓮的第一封來信開始持續為她提供了多年服務。他對書籍的品味、熱忱和專注態度很快使兩人惺惺相惜,而海蓮在來信里的率真直爽、熱情大方并富于幽默使弗蘭克一見如故。
來信從最初的簡單買書到后來關心書店所有人的生活狀況,海蓮的愛心和真摯使她贏得了更多人的友誼。
她們稱呼他為“她的弗蘭克”,他們稱呼她為“弗蘭克的漢芙小姐”。
兩個人的書信往來中慢慢提到了各自的生活,海蓮會向弗蘭克抱怨不夠好的書籍“我會將這本爛書碎尸萬段,然后,一頁一頁撕下來—拿來包東西!”,會催書叫弗蘭克“大懶蟲”“快,別老坐著,起身幫我找書!”,會介紹自己的工作“為電視公司寫劇本”“為兒童編寫美國歷史讀物”……對比海蓮特有的美國人的熱情豪爽,弗蘭克這個英國老紳士要嚴謹多了。他會對“爛書”致以歉意并努力尋找“好書”,對海蓮幾年前提到的書籍,他在幾年后還能銘記于心;會讓妻子委托鄰居老太太為海蓮做一個完美的桌布作為圣誕禮物;會分享自己支持的足球隊……
二十年來兩人的關系早已超越了讀者和書商,他們的相互欣賞和共通點使對方成為自己在俗世生活中的精神伴侶。
二十年來,海蓮有好幾次去倫敦的機會,最后都因資金不足而擱淺。兩人的來往于1968年10月16日弗蘭克的最后一封信而終止,因為之后很快弗蘭克就去世了,值得欣慰的是弗蘭克的最后一封信落筆是“想念您 弗蘭克”。但海蓮與德爾家族、與馬克斯與科恩書店的情義仍在繼續。
兩人的關系始于禮,而止于情義。
《查令十字街84號》被稱為“愛書人的圣經”一點都不為過,讀書人對好書的熱忱,就好比煙鬼酒鬼對煙酒的迷戀,賭徒對賭博的嗜好。在互聯網高速發達的現代,相比閱讀電子書的方便和網上購書的快捷,很少有人愿意專門去逛逛書店再挑幾本好書回來細細品讀。書店和圖書館這種老時代的產物在電子產品面前已越來越不景氣,不能說這是一件好事。
在快節奏的現代生活中,有些東西值得你為它多花費點心思和時間。
《查令十字街84號》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