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盛和夫1932年出生于日本鹿兒島,鹿兒島大學工學部畢業。27歲創辦京都陶瓷株式會社(現名京瓷Kyocera),52歲創辦第二電信(原名DDI,現名KDDI,目前在日本為僅次于NTT的第二大通訊公司),這兩家公司又都在他的有生之年進入世界500強,兩大事業皆以驚人的力道成長。
稻盛和夫已87歲高齡,在他的《活法》里有這樣一句話:不管年紀多大,我們仍要訴說夢想,描繪未來光明的前景。這讓我想起了巴菲特崇拜的一位95歲再創業,一直工作到103歲的老太太Rose Blumkin,文盲加外來戶,500刀起家,卻憑借著“貨真價實,童叟無欺”的經營之道,硬是讓巴菲特兩次出資收購了她的地毯店。
稻盛先生的書,無處不在詮釋著一個真理——活著,就是一場修行。格格之所以選擇本書,自是有她的道理在。
先生在文中反復追問:作為人,何為正確?強調“追求做人的正確的準則”就是成功的理由。這與現實中我們大多數人給予成功的定義截然不同。捫心自問,俗世中的我們難道不是把“高富帥”、“白富美”作為追求的對象,把“房子、車子、票子”作為衡量成功與否的標尺?連我們的大小媒體,整天宣揚的都是八卦、追星、追大佬、丑聞,鋪天蓋地的標題黨。相比之下,修佛開悟的稻盛和夫,他傳播的思想是多么深邃和偉大。
一、越讀越厚,越品越濃。由于老先生用的都是通俗的語言,《活法》讀起來初時輕松,讀到中途就感覺到肅然,讀到最后尋找真理的“內核”的時候,卻略費腦筋。這是一本越讀越厚的書。
其實稻盛和夫所講的很多內容都是我們日常的道理,但是從一位80多歲的老者寫出,其文字更讓人動容。他的一條條人生法則,對愿望的描述,對目標的達成,對生命的領悟,鍥而不舍的精神,尤其是當他寫道“神靈之聲”的時候,它的內容已經超越了我們平常人的思考,進入了另一個境界。他是一位真性情,有作為,勇擔當,有思想,有魂魄,有心智,無為勝有為的一個佛學智者。
二、睡也想,醒也想。稻盛先生強調開展新事業,尤其是開發新產品的時候,首先是“強烈的愿望”。這也是能力和努力程度幾乎相同的人成功與否的分水嶺。
在稻盛和夫的人生方程式里,思維方式是最重要,最被他著重提出的一點。把思維方式總結為:總是積極向上;有感恩心;有協調性;善于與人共事;性格開朗;對事物持肯定態度;充滿善意;有同情心、關愛心;勤奮;知足;不自私;不貪欲等等。
思維方式正確了,我們就投入熱情,而這個熱情的極致,就是日也想、夜也想;睡也想、醒也想。
睡也想、醒也想的時候,神靈都會幫助你。這就是稻盛和夫要告訴我們的全力以赴的標準,也是他事業成功的經驗。他認為發自內心的歡喜和快樂存在于工作之中,勞動的喜悅是人世最大的喜悅,玩耍和趣味根本無法替代。在睡與醒之間磨練心智提升人格,領悟人生的真諦。
三、積善行,思利他。
稻盛和夫講了一個天堂和地獄的故事。長老說地獄和天堂都有一支相同的大鍋,鍋里一樣煮著美味的面條,但要吃到面條不容易,因為夾面條的筷子足足有一米長。天堂的人都吃上了美味的面條,個個心滿意足。這是他們人人積善行、思利他的結果。每個人都有利他的思想,那這個世界就是天堂。
稻盛和夫是出世、入世之人,一直努力尋找真理,尋找心靈的歸宿,尋找幫助我們俗世中的人改變思維方式,端正心態,持續努力,積善利他。他的事業不止于個人,而是擴展到了企業的活法,國家的活法,整個人類和人類文明的活法。
為什么說書越讀越厚?是因為這個有深刻哲學范兒的稻盛和夫,他寫的有些內容已經超越了我們的常識。我想這是一本值得反復研讀的書,每次讀它都會從平常的語言里汲取源源不斷的能量。
感謝稻盛和夫,感謝《活法》,感謝格格讀書營的每一位同學!通過《活法》,我們一定會有全新的活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