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心理問題的再次復發,使我意識到自己思想的極端性,哪怕理智上知道沒有什么是完美的,自己也不是什么事情都能做好,天也無絕人之路,但受潛意識的支配,總是會陷入到非黑即白的意識漩渦里,在心理學上或許可以叫以偏概全和災難化聯想。比如,一件事情做不好的時候就會覺得我真是做什么都不行,別人一定會笑話我的,我以后還怎么見人啊。比如,我今天可能狀態不是很好,但為了不讓別人覺得我不正常,或者不合群,也會裝出很正常的樣子。
我發現自己有著非常強烈的焦慮感和不安全感,這份焦慮感和不安全感或許和自己的家庭教育和成長環境有關,在我小的時候,我家非常窮,直到三年級,我穿的還是家里做的布鞋,農村的孩子轉學到城里,內向的性格、不太標準的普通話以及粗糙的衣著讓我深深地意識到了自己的卑微。作為家中長女,爸媽經常對我說的話是,“咱們家窮,窮人的孩子早當家,你要好好學習,將來咱們家命運的改變就靠你了。”對于小孩子來說,所有父母抱怨的問題,她都會覺得是自己的問題,如果沒有我,家里就不會這么窮,如果不是為了養我,父母就不會這么辛苦,如果我把家務都做好了,父母就會高興一點,如果我性格再活潑一點,父母就能更抬得起頭。
直到有了弟弟,我的不安全感更被強烈地激發出來,小時候打架,父母永遠維護的是他,弟弟的鞋丟了,媽媽把我一個人放在大馬路上他們回去找鞋,晚上睡覺,媽媽永遠主要和弟弟說話,兩人在一起打架,他們把我放到奶奶家睡了十幾年。小時候的我還什么都不懂,但長大后我才意識到,那強烈的被拋棄的不安全感讓我努力地學習,努力地討好著做父母喜歡的一切,而內心里最底層的是恨和埋怨。包括我和弟弟,感情總是很疏離。
我一直都不喜歡自己,因為我總是需要很多的東西來填充我的不安全感,所以我極力地渴望自己變得無所不能,但凡有什么事情做不好,我就會恨自己怎么如此的無能,但總有我做不到的事情,總有我做不好的事情,總有因為惰性而拖延的事情,總有別人輕而易舉就做到而我費九牛二虎之力也做不到的事情,于是,我就會懷著深深的恥辱感和愧疚感,一邊哀嘆于自己的無能,一邊又發誓下次一定要做好。就像每次制定目標計劃一樣,總是把那個完美的計劃先列出來,中間出了任何一點差錯就會完全推翻,覺得自己是一個失敗者,于是計劃從沒有完美的完成過,我也一次次地把自己置于失敗者的位置。
但,未曾想過的是,也許那個計劃,那個目標,那個希望掌控一切的自己,才是錯誤的根源。現在,我常常會把自己置于整個世界和整個人生的長河之中去看待此刻在自己身上發生的事情,當我放大視野之后,發現沒有什么是需要如此極端地去思考的,也許我可以變得更柔軟一些、看待事情更平和一些。
有句話說,“幸運的人一生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在治愈童年。”也許我注定是那個要用一生去治愈童年、治愈自己的人,這是我的使命,也將成為我打開這個世界的鑰匙。先接納這個不完美的自己,再去成為想要成為的自己。這一路會很難,但我有信心自己可以成為一個真正擁有愛并帶給別人愛的人,期待遇到那時的自己,而在那之前,我要不斷地去努力和尋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