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的脆弱性越來越強,
看也看不清的變數里,
如何才能反敗為勝、扭虧為盈?
脆弱的反面是什么?是堅強嗎?
不!脆弱的反面是“反脆弱”!
學會反脆弱,掌握新時代的生存之道,
你也可以高枕無憂。
作 者 簡 介
塔勒布
暢銷書《黑天鵝》《隨機漫步的傻瓜》作者,我們這個時代最偉大的思想者之一。塔勒布傾其一生研究不確定性、概率和知識的問題,他的書已被譯為33國語言在全球發行。
精 華 解 讀
以下內容為《反脆弱》一書精華解讀,供廣大書友們學習參考,歡迎分享,未經允許不可用作商業用途。
目 錄
一、認識“脆弱”
二、什么是“反脆弱”
三、為什么要學會反脆弱
四、提升反脆弱能力的方法
正 文
一、認識“脆弱”
了解“反脆弱”之前,我們需要先了解“脆弱”。什么是脆弱?我們真的了解它嗎?
1.世界是脆弱的
我們的世界并不堅固,它是非常脆弱的。天災人禍、生老病死,時刻都在發生,而我們總是無能為力。
世界充滿了隨機事件,而且往往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與此同時,人類行為也是無法預測的,諸如“9·11事件”等黑天鵝事件的發生,會給世界帶了嚴重的打擊。
由此帶來的不可預測性,使得世界的脆弱性越來越強。
2.現代化不是解藥
現代化是什么?現代化能否帶來脆弱局面的改觀?和許多人的樂觀態度不同,塔勒布分析認為,現代化并不是世界脆弱局面的解藥。
和古代相比,現代社會的脆弱性并沒有被減弱,反而被增強了。隨著現代社會系統的逐漸強化,世界變成了聯系更加緊密的整體,往往牽一發而動全身。
以城市為例,現代大都市的交通會因為一場暴雨而癱瘓,這在古代世界是難以發生的,當時沒有這樣規模的城市,自然沒有如此嚴重的問題。
3.脆弱推手
世界本身已經非常脆弱,偏偏還有一群人在增強這種脆弱性。這種人被塔勒布定義為“脆弱推手”。
脆弱推手并不是“惡棍”或危險分子,反而更多擁有著“專家”的身份,其中最典型的就是前美聯儲主席格林斯潘和諾貝爾經濟學家獲得者、經濟學家斯蒂格利茨。
格林斯潘認為金融體系是牢不可破的,設計了種種措施、手段,以為可以高枕無憂,但是金融危機襲來,一切顯得是那么單薄,不堪一擊。斯蒂格利茨在危機之前為金融體系背書、侃侃而談,危機到來之后又立刻轉向,對此前的言論不負責任。
正是這樣的脆弱推手的存在,使得現代社會體系愈加岌岌可危,如同層層累疊的玻璃塔,一碰就碎。
二、什么是“反脆弱”
1.脆弱的反面
脆弱如此可怕,那么,脆弱的反面是什么?是堅強、堅韌嗎?
脆弱的反面并不是堅強或堅韌。堅強或堅韌只是保證一個事物在不確定性中不受傷,保持不變,卻沒有辦法更進一步,讓自己變得更好。而脆弱的反面應該完成這個步驟,不僅在風險中保全自我,而且變得更好、更有力量。
做一個類比的話,堅強或堅韌就像一個被扔到地上的紙團,不會摔壞,但是也只是維持了原貌,這還不夠。
2.反脆弱的目的
和紙團相反,乒乓球扔到地上非但不會摔壞,反而可以彈得更高。乒乓球擁有的就是脆弱反面的能力,也就是反脆弱。
反脆弱是塔勒布定義的一個全新概念,和脆弱剛好相反,指向了另一個方向,指出事物在風險和不確定性面前并不是束手無策的,完全可以扭虧為盈。
這也就是“反脆弱”能力的精髓:在不確定性中獲益。
3.反脆弱是有層級的
反脆弱不是一個可以一概而論的概念,它有著豐富的內涵,也有著自己的層次。
在一個系統中,考慮系統和個體的關系,反脆弱的表現就不相同。很多時候,個體的犧牲反而會帶來系統反脆弱能力的增強。
例如泰坦尼克號事件,一艘郵輪的失事帶來的是整個造船業的反思,避免了更多類似事故的發生,挽救了無數生命。大自然的進化過程也是如此,不同層級的進退都對系統產生著或深或淺的影響,左右著全局。
三、為什么要學會反脆弱
1.世界的脆弱性正在越來越強
如前所述,世界的脆弱性非但沒有減弱,反而越來越強。隨著現代社會的日益發展,系統的復雜度前所未有,帶來的挑戰也前所未見。
在一個越來越脆弱、越來越不確定的世界生存,必須學會應對,反脆弱就是最好的應對之道。
2.反脆弱性是生命體的特征
塔勒布說,人要學會像貓一樣,而不能像洗衣機。貓是生命體,洗衣機是機械體,二者的區別很大。
生命體的一大特征就是具有很強的反脆弱性,俗語說“貓有九條命”,生命體可以根據環境的變化及時調整自身,避免傷害,同時在這個過程里鍛煉和強化自己。
與之相對的機械體,如洗衣機、鐘表,具有鮮明的邏輯,有明確的因果關系,但是沒有自我修復的能力,也不能自我革新、自我進步,它們不具有反脆弱性,在不確定面前不堪一擊。
3.是否具有反脆弱性決定生活方式
塔勒布總結了兩種不同的生活方式,一種是“觀光化”生活,這種生活預設未來是可預期的,按部就班一步一步地完成既定步驟,期望得到理想的結果。
與之相反,另一種生活方式是隨機漫步型的,對未來沒有太多預設,歡迎生活里的隨機事件,善于挖掘隨機事件的背后價值、抓住機遇。
塔勒布認為,我們要盡力避免陷入觀光化的生活模式,學會漫步型的生活,否則就會讓自己變成寓言故事里的愚蠢的火雞。
4.火雞原理&布里丹之驢
在一個著名的思想實驗中,有一只愚蠢的火雞。火雞每天享受著農場主提供的食物,安穩度日,并且以為這種好日子沒有盡頭。直到有一天,農場主像往常一樣走來,卻出乎意料地抓走了火雞,要把它殺掉。因為感恩節到了。
其實很多人的人生就在扮演這樣的“火雞”,只知道追求“平穩”,卻看不到隱藏在背后的危險,到最后只能追悔莫及。
和火雞原理類似,還有一個思想實驗:布里丹之驢。一只驢又餓又渴,在它的左右兩邊分別有著食物和水,距離相等。驢子在中間猶豫不決,不知道該先去那邊,結果活活餓死。其實只要有一個外來的隨機力量推它一把,隨意往哪邊,都可以解決問題。
掌握反脆弱的方法、提高反脆弱的能力,就是為了讓我們擁有這樣的應對不確定的本領,不做愚蠢的驢子,也不做昏昏度日的火雞,相反,可以把不確定轉化為我們的優勢,制造出“反火雞事件”,麻雀變鳳凰,扭虧為盈。
四、提升反脆弱能力的方法
1.過度補償(過度反應)
應對不確定和危機,可以用過度補償的方式避開風險、增強自己的能力。注射疫苗就是典型的例子,它的原理是讓身體先少量感染病毒,以此增強免疫力,抵御嚴重的疾病威脅。
人體還有一個例子可以說明這一點,骨折之后,重新長出來的骨骼組織會比之前更堅固。
還有一種模式是過度反應,人們對“禁書”的追捧就是典型的例子。現在許多傳世名著在剛出現的時代都是禁書,但是正因為它是禁書,反而引起了更多人的興趣。
2.合理干預
對系統的干預是有必要的,也是增強反脆弱能力的必經之路,但是關鍵在于干預的方法和力度。干預要適度,而往往人們會進行過度的干預。
在家庭、個人層面,不少家長對孩子的學習、生活干涉太多,阻礙了孩子反脆弱能力的培養。在國家、社會層面,如格林斯潘這樣的脆弱推手,橫加干涉經濟運行,套上了太多枷鎖,阻礙了經濟體系的自我革新。
這種過度干預帶來的嚴重后果就是“醫源性損傷”,歷史上的醫學就曾經犯過這樣的錯,對病人的病情不加以分辨、盲目施以重手,導致嚴重的后果。美國國父華盛頓就是被這樣的“放血療法”奪走了生命。
塔勒布提倡的干預方法是:“限速,但不要替他開車。”也就是說,要保持干預的存在,但是不要盲目上場、親自上手。
3.杠鈴策略
提升反脆弱的能力,一個非常有效的方法是采用杠鈴策略。要學會做多手準備,合理分配自己的時間、精力、資源,在杠鈴的兩頭都有儲備,避免滿盤皆輸的局面。
杠鈴策略的秘訣不是對未來的預測,其實未來是難以預測的。古希臘哲學家泰勒斯投資榨油機的故事,往往被解讀為他可以準確地預測未來,其實泰勒斯的秘訣正是杠鈴策略,他準備好了橄欖豐收與不豐收的兩種可能,分別作了準備。
在實際操作中,利用好杠鈴策略,要求我們有全局思考的能力,不盲目自信、也不貿然行事。諸如“賣房創業”這樣的舉動是冒險的,也降低了自身的反脆弱能力。
4.不對稱性
世界是非線性的,真正按照線性模式發展的情況少之又少。因此才會有那么多的不確定性、那么多的隨機事件。
非線性帶來的就是大量的不對稱性。很多事物的發展都具有不對稱性,損失和收益不是完全對應的。在泰勒斯的案例中,他也有可能損失,但損失會很小,但與此同時收益會很大。
這樣的事件可以被定義為“凸性事件”,它的投入產出關系呈現成“微笑曲線”的形狀,這是值得我們去關注和把握的機會所在。與之相反的“凹性事件”則恰恰不同,不具有反脆弱性。
一旦認清了這種不對稱性,我們就有了更多的可選擇性,有了更多發揮反脆弱性的空間,也就有了更多的選擇。喬布斯說的“Stay hungry,Stay foolish”也是這個道理,我們可以不斷地試錯、不斷地調整,以達到最大的收益。
結 語
塔勒布說,“反脆弱”的存在,說明世界不希望我們了解它,但它的魅力就來自于我們無法真正了解它。在這樣的世界當中,我們應該做些什么?應該追求生命的意義,擁抱波動性。
請記住:如果不覺得饑餓,山珍海味也會是味同嚼蠟,如果沒有辛勤付出,得到的結果將毫無意義。同樣的,沒有經歷過傷痛便不懂得歡樂,沒有經歷過磨難,信念就不會堅固,被剝奪了個人風險,合乎道德的生活自然也就沒有了意義。
生活中永遠都充滿著給你帶來進步機會的挑戰,無論是好的還是不好的,要努力從中獲益。
積分換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