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的美好,存在于有意無意之間。
換句話說,當我們想要去尋找美好的事物,可能會出現也可能不會出現。但只要我們去找了,去嘗試了,去經歷了,美好總會在某一個瞬間出現。
總之,所有的美好,我認為它類似于《道德經》中所說的“無為”,即“不妄為”。
壹
四個月前,我還是每天睡到自然醒,窗外天光大亮才從被窩中起來,每一天似乎都是從中午開始的,匆匆趕到實驗室,開始一天的學習和工作中去,打開電腦,如果沒有具體的實驗要去做,就看看娛樂新聞、視頻、玩玩手機,這里弄弄哪里搞搞,聊聊天一天基本上就在不知不覺間結束了。
這樣的狀態一直從讀研究生以來就是這種狀態,持續了一年多,更深遠的講是從大學就開始的,生活沒有任何的目標和規劃,整天也不知道在忙些什么!
偶爾翻開日歷,發現時間過得可真快啊,一個星期過去了,一個月過去了,半年過去了。
具體從那一天開始,是四個月前還是三個半月前,我逐漸意識到自己需要去轉變這種狀態。對我自己來說,算是一種所謂的“覺醒”吧。
我決定早起,不在去睡懶覺,記得當時我定的目標非常遠大,每天的起床時間和太陽升起的時間一致。當我實行這個目標的時候,只有第一天成功早起,應該只有這一天,我看到了初升的太陽,很美。
但是我卻發現這個目標實行不下去,因為太早了,足足比我之前的起床時間早了三四個小時,汗顏?。∥揖蜎Q定循序漸進,每周調整一次起床時間,從第一周早晨8:30,我用了8周的時間調整到了現在的6:30,每周提前15分鐘起床,然后一直保持6:30起床32天,在這期間也加入了早起打卡群,和群里的小伙伴們一起早起打卡,互相監督。
雖然到現在我沒有再次看到現實中初升的太陽,但是我看到了我心中的“太陽”,就是我堅持早起的動力,讓早起成為我的一個習慣,成為我心中的美好!
貳
讀書,是一件幸福美好的事情,我開始真正意義上的讀書是從七月份開始的,每天規定自己閱讀90分鐘。
那么讀什么書呢?對自己“有用”的書,這里的“有用”不是單純的功利主義的書,可以是調節心態,陶冶情操,增長見識,舒緩心情,可以涉及各個門類,只要一本書你愿意讀下去,對你有收獲的都可以。
七月份我讀了六本書,吳思的《潛規則》、余秋雨的《文化苦旅》、周國平的《人的高貴在與靈魂》、安宅和人的《麥肯錫教我的思考武器》、沈復的《浮生六記》以及莫提默·J.艾德勒和查爾斯·范多倫的《如何閱讀一本書》。
八月份我讀了十一本書,涉及到時間管理的四本、科幻小說兩本《三體》和《未來邊緣》、經典小說兩本《擺渡人》和《邁克爾·K的生活和時代》、以及《高鐵風云錄》、《麥肯錫教我的寫作武器》和《一些就熱賣》。
經過兩個月的閱讀,漸漸養成了每天讀書的習慣,讀書成為我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讀書,摘抄,寫書評和感想。成長總是在不知不覺間,我兩個月讀了17本書了。兩個月的收獲當我寫下這些文字,輸入這么多的書名,所有書中的一星半點的內容在腦海中組成片段、連成一線,不禁發出感嘆,生活的美好,就是這么的簡單,喜歡這種感覺!
叁
散步,喜歡上散步這種感覺還是這個月初回家和母親學習的,每天傍晚晚餐過后,都和母親一起出門散步。散步其實是比跑步更有益于身心健康,通過不劇烈的運動,充分調動身體各個部位的活動。
通過散步,可以放松身心,一天的忙碌,在散步的過程中逐漸的散去,吹著晚風,欣賞這美麗的日落景觀,身心一片大好。這個時候,什么都不去想,什么都不去做,充分的享受生命存在的感覺,讓思維在腦海中隨意的碰撞,體驗世間萬物純粹的美。
感受你走過的每一步,大地在你的腳步下逐漸遠去,感受時間的河流緩慢的流逝,不用去追逐。這段時間,時間就是用來浪費的。每天的忙碌都是和時間在賽跑,只有散步,時間是由我們自己去控制的,不急不慌不忙!
早起、讀書、散步。美好的事物,存在于有意無意之間,我們要去不斷的發現,去尋找。發現生活中的美好,感受生活中的美好,這才是享受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