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發自簡書App
來上自習的幾個早上,都在沈陽最繁華的街上看到了蜻蜓在飛。飛過路邊停的車,飛過騎自行車的人,緩緩上升,然后就再也看不見。
最近開始想認識一個女孩,好像在每個階段,寂寞的時候,總會幻想有這么一個女孩在生活里出現。然后腦子就會自動篩選身邊的女性,選擇一個最恰當的,在腦子里生根發芽。
也不見得這也就是喜歡,也許就是她身上的某些元素是我喜歡的,或者我向往的,或者有自己的影子。
覺得這兩天和自己緩和了下來,不再糾結沒有學習的矛盾,不再糾結自己不上進的痛苦。實際上如果自己和自己較勁,過了多久都不回有所改變,只會陷入痛苦的泥沼中。
慢慢來,每次都這么告訴自己,可是實際上能做到的時候卻寥寥無幾。
清楚自己是個不可急躁的人,可身體里藏著的性子卻總想讓自已搞個大新聞,一蹴而就,功成名就。這也許是看太多小說的副作用,主人公或許天賦異稟,或許不是,可是他們的努力只短短的存在幾頁之中,幾分鐘鏡頭的轉接,就完成了努力拼搏的過程。
然后就無盡享受成功的歡愉。
這也造成,要么現實的人不重視努力,要么覺得小說主人公努力了,就該所向披靡,和自己一樣。
我們總是渴望小小的一份努力,可以換來十份回報。
但是這是絕對不可能的啊。
每天都坐一個小時地鐵去沈陽最南面上自習,晚上再坐回最北面回家。舍近求遠地放棄步行一會兒的地方。
說不清這是為什么,可能是一種心理的儀式感。一種對命運的誠意。
可是每天到下午總會堅持不下去,就想今天,想去看電影。
所以也不用和自己較勁,能學幾個小時是幾個小時,總比絲毫不學強。
慢慢來,不是告訴我事情的過程要循序漸進,而是要允許自己有異心,把它當做自己習以為常的一部分,然后成長,然后更加自律。
就像我相信,總有一種緣分,會讓我認識那個女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