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是職業病吧,看個日劇居然也開始和工作聯系在一起了。賣房子的女人已經播出一年了,最近新出了SP。當初追劇那會,自己還不是產品經理,單純覺得好看才追的。時隔一年,在看此劇,已是有了更多的思考。
這部劇里充分說明了用戶提出的需求并不是內心真正想要的,有時候用戶并不是故意的,而是他們自己也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第一集里面的醫生夫婦,想要買一套離醫院近的獨棟別墅。但是醫院附近沒有這樣的房子,而同時家里的小朋友怎么都不想搬新家。而后來女主卻用一套裝修簡單的一室一廳公寓打動了醫生夫婦。
女主調查了夫婦家里的情況:夫婦工作繁忙,平時很少有時間能陪孩子,孩子大部分的時間都是和奶奶度過的,奶奶去世后,孩子就更加孤單了,所以他始終不想搬家,家里有他和奶奶的回憶,留在老房子,就仿佛奶奶還在身邊一樣。女主帶著小朋友去爸媽醫院的新生兒病房,通過新生的嬰兒,告訴小朋友,人生老病死都是很正常的事情,人死不能復生,所以活著的人必須健康快樂地活下去,才是對死者最大的寬慰。小朋友豁然開朗了,自愿跟著父母去新家參觀。
一室一廳的公寓讓夫婦很費解,完全不符合自己當初的需求。但是女主將客廳布置了父母的辦公桌,又將孩子安排在可以抬眼就看見父母的餐桌畫畫,并只留一間臥室,讓一家三口睡在一起,通過陽臺還可以直接看到醫院,甚至大聲呼喊就能從醫院的露臺上和家里交流,充分利用各種場景將父母和孩子緊緊關聯在一起,讓孩子可以感受到更多父母的陪伴。
最妙的是,女主還取了老房子奶奶養的枇杷樹的一段枝條種在盆里,變成盆栽布置在家里,這樣不僅一家三口,甚至連對奶奶的回憶也帶到了新家。
不得不說女主的處理實在是太絕妙了,她充分理解了客戶一家三口背后真正的訴求,通過走心的方式滿足了客戶的需求,同時也順利將一戶賣不出去的公寓賣給了合適的對象。
女主對于客戶深層次需求洞察,并能快速提出有效解決方案的能力實在很值得學習。有時候用戶一會要這個,一會要那個,仿佛我們只能被牽著鼻子走。那是因為我們沒有了解到他們真實的訴求,而他們不會說或是也不知道如何表達他們真正想要的。抓住任何可以深入接觸用戶的機會,找到突破點才是了解深層需求的關鍵。女主正是在幫助醫生夫婦帶孩子的機會中了解到了他們的家庭情況,同時快速行動以最小代價卻打動人心的解決方案完美滿足了需求。有時候我們時常說著要了解用戶,但是事實上卻沒有走心。沒有走心的產品又如何能打動用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