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拾麥穗的路人
(十幾年前的舊作,當時的畫面猶如眼前……)
我是八月十六回老家過節(jié)的。
一早起來,我就忙里忙外地收拾東西,一改平日里的萎靡不振,顯得有點亢奮。
先生說我象“美人魚”,過一段時間得回到海里去,否則在陸地無法生存,我的“海”就是我的家鄉(xiāng),我的娘家。剛剛調到先生的家鄉(xiāng)時,我實在沒有辦法把這里當我的第二故鄉(xiāng),我總是把“娘家”說成“我家”,把“他家”說成“你家”,為此,先生不知道抗議了多少次。
一家三口乘車,到了故鄉(xiāng)的縣城,下車,節(jié)日的氣氛很濃。稍微轉了轉,買了些父母喜歡吃的東西,就叫了輛出租車直奔家鄉(xiāng)去。車子剛剛在小哥家的場角停下,我就迫不及待地下了車,一路大呼小叫地沖向大門:“爸,媽,我回來了!”“哥,嫂子,在不在呀?”隨著我的喊聲,爸媽出來了,滿臉笑開了花,說以為你昨天來的呢;小哥小嫂出來了,說爸媽昨天盼望了一整天了。大嫂也在,隔壁鄰居也來了,說好久不見了呢、好不好之類的話,我忙著和他們一一打招呼。先生拎了大包小包的東西,帶著孩子過來了,說:“媽,你看你女兒,東西也不幫忙拿,孩子也不管,就跑過來了,她太想你了。”我回了一句:“怎么?剛到就告狀?”惹得大家哈哈大笑。母親就說,買那么多東西干什么呀,我吃的東西很多呀,吃也吃不完。然后就指給我看,這是孫女買的,那是孫子單位里發(fā)的。我就說,他們買給你你就吃,不要省著。
說著話,父親已經(jīng)在叫了:“時間不早了,要不要開飯?”我過去一看,呵,桌子上全是我喜歡的菜:白斬雞、霉干菜紅燒肉、還有幾樣蔬菜,爸爸告訴我,雞是自己養(yǎng)的,蛋是自家的雞下的,蔬菜是自己種的,“全是綠色食品”,末了老爸還補充一句,看我老爸,這新名詞也知道,“是電視里看來的”,老爸解釋。一家人坐下來吃飯,媽媽突然說,我忘了拿出來你喜歡吃的東西了。她急急地到廚房,拿了個篾盆出來,我一看原來是鍋巴呀。媽媽說:“知道你喜歡吃這東西,我特意在大灶頭上燒的飯。”我飯也不吃了,專門吃鍋巴。
吃過飯,我就出門去了,在村子里轉轉,和鄉(xiāng)親鄰里打個招呼。巧的很,還碰到了兒時的玩伴、閨中密友,她也在回娘家呢。轉了一圈,就到了大哥的家門前,站在場上,恍恍惚惚的,覺得大哥就會從屋角轉出來,喊我一聲小妹。我甩了甩頭,推門進去,大嫂不在。我在大哥的靈前點了柱香,默默地站了一會退出來,把傷感的情緒收起。我知道,父母好不容易堅強起來,我不可以在他們面前露出一點點情緒的。
回到小哥家,母親在剝毛豆,我和母親一起剝。母親說:“我知道你喜歡吃霉菜炒毛豆,我多剝些,多燒一些。”我看母親的指甲有點脫杠了,我叫她不要剝了我一個人剝,她不肯,說和你一起剝,順便說說話。我就聽母親說東家長、西家短的閑話。誰家的女兒出嫁了,誰家媳婦進了門,誰家和誰家吵架了,誰家的誰生病了,其實有的情況上次她已經(jīng)說起過了,我也不指出,由她說去。末了她總會說上一二句評語,母親雖然大字不認識幾個,但是講的都在理。她還告訴我,兩個嫂子對他們很好,小兒子孫女孫子孫女婿待他們都好。最后,她說:你放心,我一切都好。
和母親料理好晚飯的菜,我就和母親一起燒晚飯,晚飯在大灶頭上燒,母親燒火,我掌勺。一邊燒飯,一邊向母親說說自己生活、工作的事,母親總要囑咐幾句,工作要努力,夫妻要和睦,對公婆要孝順,我一一記在心上。
吃好晚飯,一家人一起賞月,一邊吃著月餅,還有母親煮的毛豆夾、花生、老菱、芋艿……
天上是一輪滿月。
我的心里也是滿滿的。裝滿了鄉(xiāng)情、親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