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是一座歷史名城,潮州文化的重要發源地,潮州的美食享譽天下!
從汕頭站出發普鐵需要30分鐘就到了潮州火車站,從潮州火車站打車去南橋市場需要十幾分鐘,著名的牌坊街就在馬路對面了。
牌坊街一眼望不到邊,據說是國內最大規模的古牌坊街。柱子多用簡單浮雕花紋裝飾。騎樓連綿廻轉,層疊壯觀;外觀生動,多姿多彩;花飾細膩,中西合璧的建筑看起來都很新,是近期新建的。獨特的南洋風情建筑成了牌坊街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牌坊街不用門票,走幾步就有一座牌樓,據說節義、功德、科第突出成就者,將其‘嘉德懿行’,書貼坊上旌表,就可設立一座牌坊。
因此牌樓的名稱也各種各樣,狀元坊,進士坊,尚書坊。。。。一開始我們還會默默讀上面的文字,看得多了,就都走馬觀花起來。。。后來問了當地人,說這條街一共有32座牌坊。
牌坊街算是潮州在市井里穿梭的景點,這里也是潮州人氣最旺的地方,不僅因為挨著廣濟橋,還因為這里街道有琳瑯滿目的風俗特產,各種竹編,潮州三寶,腐乳餅,花生糖,咸水粿,春餅,豆腐干,涼茶。。。
我們選的民宿惠潮韓舍就在牌坊街甲第坊的旁邊,離廣濟橋和開元路都很近,民宿的布置古樸典雅,老板娘也是個很會享受生活的人,對我們很熱情,還免費提供三輪車游古城。
來潮州我們還是把吃放在了第一位。安頓好了行李。就去開元街路口的老字號古城美食府吃午餐,直接上圖。
耗煎第一名!外酥內嫩,香脆細膩,大粒的蠔肉夾在其中,咬一口耗香迎面而來,甘汁從蠔肉體內迸進嘴里,清甜鮮美,絕對滿足味蕾的需求。
潮州的燒鵝是鹵的,也是必吃的一道菜。鵝切成了塊,皮、肉、骨分而未離,鹵汁充分入味,可能是我心中念著廣州的燒鵝,覺得這邊的味道只能算中規中矩。
米腸是糯米釀入豬腸里面再蒸出來的,還加了綠豆、栗子之類,吃的時候澆上蜜糖,對于我這個連粽子都愛吃的人來說,也是一道不可錯過的美食了。
午餐九道菜還算豐盛,還點了魚丸湯,炒牛肉,金包銀。。。等等,人均50元。
吃飽喝足,再泡幾泡功夫茶,小憩片刻,感受一下古城里寧靜的休閑時光。
午后的項目是坐三輪車游覽古城。從廣濟橋開始沿著城墻繞進古城,在小巷里穿行,許駙馬府,己略黃公祠,古潮州府衙。。。
廣濟橋又稱湘子橋,初建于宋代,距今已有800余年的歷史,橫跨在潮州的母親河韓江兩岸,氣勢恢宏。
廣濟橋奇特別致的結構,集梁橋、拱橋、浮橋等形式于一體,是我國四大橋之一。
以前傍晚時分為了通航都要把浮橋部分拆除,現在作為景觀橋,這個過河拆橋的場景看不到了。上橋需要門票,我覺得遠眺足矣!
沿著韓江建造的古城墻上,依次排開四個城樓分別是上水門、廣濟門、竹木門、下水門,三輪車載著我們魚貫而行,自上水門出,下水門進城。
古城小巷縱橫交錯,小巷深處保存著很多古建筑,雖然有些自己斑駁殘舊,仍能看出曾經的的風格強調裝飾性,精雕細刻,雕工驚嘆。
建筑裝飾多采用浮雕手法,雕刻上面浮現的是神采奕奕的麒麟或者是具有象征意義的花卉和動物走獸等。
古建筑的屋面較為平緩,四角起翹,屋脊獸物多采用鯉魚,魚尾卷典向內。
屋子多是三分格局,中間正屋,兩旁有廂房,有些還有講究的走廊。
就著一池荷花,一闕庭院,一盞香茶,萍水相逢的你我在這里閑聊古今,慢飲幾杯,趁還有佳景,還有午蔭,做些賞心樂事之夢。
晚餐是重頭戲,是去吃官塘魚生。
同行的帥哥讓我一定要說明潮州魚生的特點,強調一個“腌”字!
生腌海鮮起源于潮汕,在潮汕本地人眼中,只有生腌才能最大程度保留海產品最原始的風味,其柔嫩鮮滑的口感也是制熟后的海鮮所無法比擬的。
這是比較生猛的吃法,有人狂熱,有人畏懼,但你若真的吃上了癮,愛上了這種味道,那真是一日不吃,三餐無味,所以潮汕的生腌海鮮有“毒藥”的美名。
網上推薦的這家魚生店,動用百度、google、高德地圖都出動了才找到,事實證明好事多磨,一切都是值得的。
腌制的海鮮吃的就是“生”、“鮮”,生就是一定要新鮮,猛,講究的就是海鮮一定要活蹦亂跳。吃起來才能保持它獨特的原汁原味,那叫一個美!
作上姜絲,洋蔥絲,西芹絲,蘿卜絲,辣椒,蒜片,薄荷葉,沙茶醬還有不可或缺的九層塔和芥末。
鮮嫩的肉質與牙床碰撞的那一剎,甜美的蚌汁在口中爆裂的那一剎,芥末裹挾著魚香、蒜香、九層塔之香沖上腦門的那一剎。。。此味只因天上有,也不過如此了!
再喝上兩碗正宗的潮汕粥,人生夫復何求?
夜幕降臨,華燈初上,夜漸涼,人漸忙。開元路和廣濟橋邊人頭攢動,廣濟橋的燈光秀“當,當,當”吸引了很多游客駐足觀賞。
這一日過得悠閑自在,宵夜就免了吧。作為外地游客,要掌握店鋪的開放時間還真的要費一番功夫。中午他們要午休,下午的開店天氣熱,很多老板推遲開店了,至于什么時候關店?賣完就關啊!十一點下去就沒幾家小吃店開門了,真是任性啊。
第二天主打小吃。快九點出門的,樓下的咸水粿攤子上阿伯才慢吞吞開張。
潮州人吃粿條就像江西人吃粉,早餐必備。粿條由米粉漿薄層蒸熟晾涼之后切成條狀而成。最具特色的是牛雜粿條。
因為湯底清甜、牛雜新鮮,粿條口感稍顯綿軟,于是多叫了一碗牛雜湯!味道更濃郁鮮美了,加點南姜末、沙茶醬或者辣椒醬的味道恰到好處。
吃完粿條,阿伯的咸水粿終于出籠了。
這種咸水粿的的確確是只有潮州才有的,出了潮州就沒有這種小食了。就是米漿蒸糕里裝著豬油拌小咸菜,小伙伴對咸水粿的評價值不是太高。反而更喜歡腐乳餅和咸花生糖。
權記的腐乳餅焦香卻皮軟,咬一口居然有豬油和臘腸的甜膩味,適合作為手信帶回家啊,十八一斤,價格也親民。
潮州還有很多小吃例如腸粉,春餅,豆腐干。。。實在是沒有戰斗力了!離開前喝一杯苦茶,打包一份甘草水果。
潮州還有很多景點沒去,還有很多小吃沒吃,這趟來得匆忙,來得隨性,留點念想,下次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