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用手機加魚眼鏡頭給女兒拍了這張照片,顯得很頭大。用她頭大照片來代替我頭大的照片,讓人看起來更舒服,一個中年胖子...難看!
找啥子好用,是我的習慣性問題,做很多事我都是會考慮這個問題,特別是繁瑣費時的事,這倒也符合常理,絕對多數的人會這樣。而我,可能比絕大多數人問地多一些,而且喜歡化繁為簡,也希望事情變得簡單一些后,能夠刺激自己更樂于去做,因為,我實在是太懶了...
寫作
我有一個寫作夢,夢想倒也不大,能隨便寫寫,穩定輸出,也便是有想有做,自己也能逐步提升。大學時穩定地寫過一些,坐在筆記本前,敲打著自己認為感性的文字,發在qq空間,希望那個誰們能看見,有了動力,也有心流,一氣呵成。后來,工作了,在工地,還是對著筆記本,做了一大堆資料后,把對社會上一些人和事的不滿接著在文字中發泄出來,這當然是與我的身份有關。雖然工作了,我覺得我的生活基本沒怎么變,還是像校園,住在項目部和住住宿舍一樣,活動范圍依舊很小,工作像上課作業,來檢查了像考試,一日三餐有食堂,生活還是流水賬。
再后來,換了工作,回了城,有了上下班,生活圈子不斷地擴大,發現根本不能把那些不滿再寫出來,因為有人會對號入座,而且這些人會經常出現在你身邊 ,或者一直就在你身邊,為了避免尷尬或沖突,所以,轉型!
單身,大齡,愛文學,愛音樂,審美情趣也自我感覺良好,那么以上幾點,非常,非常適合做個文藝青年,非常…那么,寫作就文藝些…
文藝是怎樣?學點臺灣腔倒沒用,不過看看臺灣的一些小清新倒是有點啟發,寫一些文字明媚,陽光被割傷這樣的句落。但是,好矯情,別扭。后來真正受到啟發的是讓整篇文章圍繞情緒、感覺去寫,就像海上鋼琴師能夠根據看到不同的人的感覺彈出相應的旋律。這…好高深、好玄,但效果真的很好,段落間沒有邏輯關系,也沒有上下文承轉,東一句,西一段,但是就是一種情緒的抒發,又配上了對的音樂,收獲了一份愛情。
后來戀愛了,就不寫了,后來又分手了,也不能寫,再后來又戀愛了,文藝免疫 ,后來結婚了,生娃了,一直沒寫…
現在想再去寫,寫什么無所謂,但是很久不寫,也告別了qq空間和博客,也不那么憤青、也不那么文藝了。隨著手機平板的崛起,電腦出來用來工作,其他娛樂類的作用越來越弱化,也越來越懶得去碰了。
很早之前就試著用手機碼字,那時用的是iphone 3GS,自帶的輸入法還很不完善,只得越獄去尋求第三方輸入法,搜狗、百度、QQ、訊、觸寶等等,比較熱門的都用了,但是每一個覺得順手。我希望的輸入法是就用iphone原生的鍵盤布局,詞庫準確,第一個詞就是想要的,再就是空格直接確認就行了。功夫不負有心人,這樣的的輸入法還是找著了,哈工大出了一款wi輸入法,用的原生的界面,字庫聯想也算準確,按下空格也不是向后選字,直接就可以確認,用起來很爽。2010前后微信還沒火,還是qq當道,樂呵呵的和女生聊天,那輸入是快啊,對方用的是鳳4,那個慢啊,我沾沾自喜地向她大贊wi輸入法又快又好用的時候忽視了一點,她的慢,是因為輸入法么…后來包括iphone的輸入法開放了,自帶的也好用了,就忠于原生了。
手機上的輸入法用了n種,手機上的寫作app就更多了。一開始直接用的自帶的備忘錄,感覺字體美觀,底色柔和,但是基本沒什么編輯排版的功能。用qq空間app能寫,但是白底加宋體,總覺得看著不舒服,因為這一條pass掉很多,比如word、印象、有道、OneNote、Day one、Iwriter等等,這些都是比較老牌大牌的,還有很多如weico、方塊記事、九宮日記、吾記、犀牛故事等等,我再APP Store中直接搜筆記、日記類的關鍵字,參照評分,從上到下試了個遍,最后全軍覆沒。這次覆沒不能說因為APP不好,而是寫不出來,連打開都很少,但又占空間,刪了,都刪了。
后來我問我的一個記者朋友,現在寫稿都用什么。她平時向兩個地方發稿,一個是紙媒,另一個網頁和微信公眾號。報紙相對傳統,她主要還是用word,再交專人排版;往網上和微信公眾號上發稿就用markdown編輯器,并找了一篇成品給我看,我一看這些好熟悉,現在網上很多文章新聞都是這樣的排版方式,原來不是后期排版排出來的,基本是直接寫出來的啊,語法還很簡單。
以前我用的app中貌似有的就是支持的markdown語法的,記不起來,搜新的吧,又下載了一堆,有內購的全pass,篩來選去鎖定了簡書。
文章寫了不想著去發表的話,往往沒有動力寫完,我的備忘錄中已經有十來篇爛尾了;所以在一個可以發表的平臺上寫作,完成度更高;而且簡書這個平臺周圍的認識的人用得并不多,言論可以自由一些,沒那么多顧忌;在這個平臺上混的人貌似品段都不低,交流也有助于成長。
其實寫作這東西找啥子好用?啥都用人用,啥都有用得好的,我也不是想說適合自己就是最好的。我想說,懶,你要是懶,啥子都沒用。我就是懶,找這個方法,找那個app,借口,都是借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