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下午,閱讀了弗蘭克老師《行動起來,用一年的時間讓自己成為一個有故事的人》,無論是從文章題目,還是整篇文章行文,文中提到的寫作方法論及文章寫作思路,簡單而又明確的語言表達,都是自己喜歡并想要達到的那種類型,真心感覺,其實用心就可以做到更好,而自己真的用心了嗎?現(xiàn)將自己讀這篇文章的收獲匯總?cè)缦?,備查?/p>
1.文章大概內(nèi)容
①作者從2014年4月參加寫作線下課開始,以2015年6月開公眾號、成為簡書簽約作者、2016年3月招收3000名寫作付費學員傳授寫作課、小孩出生到2017年開設(shè)付費飯團,截至目前有2000名付費學員等重要時間點為坐標以敘述個人故事開篇。
②結(jié)合自己以上的經(jīng)歷,以重要時間段的事件圖片為題材,圖文并茂的講述了公眾號寫作、孩子的重要成長歷程及2014年線下分享的各個瞬間。
③簡短總結(jié)了33-36歲之間,個人寫作方面的輝煌(3年寫60萬字),寫作的主要思路(90%的文字都是用自己的親身經(jīng)歷的故事來分享自己的所見、所思和所學)。而得出了“表達自己、分享自己,把干貨用富有人情味的方式分享出來”這個重要的寫作結(jié)論。
④提出了一天精煉的個人寫作的模式:
通過一步步的試錯,成就了故事+干貨+人情味的模式。
而之所以成就這種模式,是因為一是互聯(lián)網(wǎng)的牛人都是自然帶有屬于自己的勵志奮斗史的人,都是有故事的人;二是干貨可以讓大家從中學到東西,很多人都會覺得看到就是賺到;三是有能量的人都會走下神壇,會讓人感覺到親近感和安全感。
⑤作者按照這個思路分析了自己微信公眾號之所以很多內(nèi)容并不會被讀者打開的原因:(原來高手一樣有這樣的困惑,這再次證明了那句話“相信我,其實你并不孤單”)
一是有故事的內(nèi)容才會讓讀者有閱讀的欲望,有生命力和傳播力;二是微信是社交平臺,而不僅僅在于學習,如果一篇文章能夠有生動的故事還有干貨,那么讀者會不自覺的抵消掉一部分刷朋友圈浪費時間的負罪感;三是有了故事、有了學習、有了人情味,讀者自然會感覺到文字后面那個活生生的作者。
⑥“你不對自己狠,這個世界就會對你狠”,說出了作為30多歲孜孜不倦仍在追求寫作的寫作者在想要放棄的瞬間仍舊為目標而堅持的心聲。
同時,每個互聯(lián)網(wǎng)寫作者都有防止放棄而激勵自己的專屬語言,而作者一直用四句話激勵自己:
做,蒙頭做,做了再說,先莫管方法論;
試錯,試錯,小步快跑及時調(diào)整方向;
堅持,堅持,堅持不住咬牙也要堅持;
做自己,做真實的自己,莫管別人的閑話。
如果能做到第一點,你已經(jīng)超越了絕大多數(shù)人;如果能做到第二點,那你已經(jīng)有到創(chuàng)業(yè)者的基本素質(zhì)了;如果一件事你能堅持一年,那已經(jīng)屬于人群中的佼佼者了;如果你還能回歸自我,做真實的自己,那你已經(jīng)大徹大悟了(確實勵志自己)。
⑦但,只有以上還不夠,還需要以下三點來提升自己:
你要有一顆強烈想要改變的心;
找準平臺,不管是在職場還是網(wǎng)絡(luò);
跳進來,沉下去。
同時問自己幾個問題:
什么是你懂但別人不懂的?(這項是你的優(yōu)勢)
什么是你能夠做好,而別人做不好的?(這同樣是你的優(yōu)勢)
為什么是自己?(優(yōu)勢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最后,作者用一句特別勵志的話結(jié)尾,“一件事,你投入一年的時間,認真鉆研、行動、反饋、調(diào)整,這件事想要不成功都難”。
行文流暢,完美演繹個人寫作模式?。?!
2.個人反思
①“表達自己,分享自己,把干貨,用富有人情味的方式,分享出來”或者“有趣的個人故事+摻雜的干貨+富有人情味(讓讀者感受到文字后面的真實存在的作者)”是學到的寫作方式,自己以前總是干巴巴的、枯燥的在哪敘述干貨,在哪講了一大堆,殊不知根本就沒有讀者耐心地讀下去,甚至是在看到標題之后就不會點進來,更別提閱讀量,點贊量了,當然,這種寫作方式如果需要嫻熟,離不開大量的刻意練習。
②多用讀者的角度換位思考,互聯(lián)網(wǎng)是社交媒體,社交媒體的屬性決定了你必須用簡單有趣的故事和有質(zhì)量的干貨來抵消讀者刷網(wǎng)絡(luò)的負罪感。
④寫作苦,苦中求樂,不斷正向激勵自己。
⑤耐心、耐心,還是耐心,不過分追求即時反饋的耐心修煉。
3.寫作思路思考
? ? ? ? ? ? ? ? 個人的成長故事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干? 貨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回歸自我的模式
就像我們在看朋友圈或網(wǎng)絡(luò)文章一樣,我們更喜歡去看一些帶有個人照片的文章,盡管有時候只是一些旅游照片,也能賺足眼球;而寫作也是一樣的,屬于自己的故事會更吸引人的,而這對一部分人來說本身就是“干貨”——原來我這樣做也可以做到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