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昨天和幾個朋友聚餐,阿花的手機突然響了。她一看是沒有存的號碼,于是很有禮貌的打招呼道:“你好,請問你是……”
話還沒說完,電話那頭刺耳的聲音隔著話筒傳了過來,連坐在對面的我都能聽到:“我是你房東啊!你的合同已經到期了,你還續不續租啊?”
那聲音讓我想起周星馳電影里的包租婆,真是再貼切不過。
“不是還有一個禮拜才到期嗎?”阿花問。
“那我也要提前問問你啊,萬一你不租了,不是影響我提早租出去嗎。”
“那再續租三個月。”
“那說好了的啊,不能變了到時候說不租了,我可要扣你10天房租的。”
……
阿花掛了電話,搖了搖頭,沖我無奈地笑了笑。
住在人家的房子里,他們總是只認錢不認人的摸樣,有錢就呆,沒錢就早點卷鋪蓋走人。現在人都講個安全感,那究竟什么是安全感?
阿花說,大概就是:有一個屬于自己的小窩,不用擔心明天誰會讓你搬走。
是啊,自己的房子就不會顧忌墻壁可否釘掛鉤,屋子里能否養寵物;
就不用擔心住著住著又要交房租,房租還每年不定期會漲;
就不會在刮風下雨的夜晚,讓心沒有遮風避雨的地方。
2.
房子真的太重要了。
我想起之前跟小曼的聊天,聊的都是她那個一門心思撲在買房上的男朋友。
在兩個人的努力下,積蓄終于離房子的首付越來越近。照理來說,房子快有了,安全感也應該加深了,可是小曼卻跟我說,她越來越沒有安全感。
有時候他會在小曼面前說這個月的業績多么多么好,滿足他個人的成就感。但當小曼問他,這個月賺了多少時,他又支支吾吾地說,這錢是用來買房的(潛在意思是現在不能給你花)。
這話聽著怎么就這么不舒服呢,存錢就存錢吧,怎么說的人家好像就覬覦你那幾千塊錢似的。
小曼男朋友現在就是一心想著買房,完全沒有往日的疼惜和浪漫,可是現實情況是——現在首付的錢都還沒有湊齊。
在買房的重壓下,兩個人起了爭執,一言不合就掛電話的人,是他;大晚上吵架一言不合,甩門就走,完全不顧她的難過和擔心的人,是他;有一次吵架,甚至把路癡,手機又沒電的她扔在了異地的車站。
他說只要買了房,把首付的錢湊齊了,就穩定了,有了房子,就有了家。可是他忘了,若不是因為愛,真的不是什么女孩兒都會愿意跟你一起按揭買房當房奴的。
老婆是要用心疼惜和關愛的,心不捂熱的話,是會冷的,即便有了房子,若弄丟了那個愛你的她,那也不是家了。
結婚一定要有房嗎?
我想答案是不一定的,但是一定要有的話,那前提一定是先有愛。
3.
倉央嘉措曾說過:“世間安得兩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在愛人與佛法之間,他陷入兩難的境地,感情面臨著嚴重的抉擇。
似乎所有感情都會面臨現實的考驗。
我堂姐和堂姐夫的愛情也沒能逃脫。當初她跟父母說,要跟姐夫在一起的時候,他們都非常反對。
大伯母甚至當著眾姐妹們的面,教訓她:你是臭掉沒人要了嗎,要跟一個外地人在一起,還沒有房,你要跟他一起去睡陜西的窯洞嗎?
堂姐反駁道:他說會在城里買房的,首付都已經準備好了。
大伯母一聽,愈發火大:“你要跟他一起當房奴嗎,你是腦子壞掉了,放著條件那么好的不要。”
……
后來幾經波折,堂姐終于還是跟姐夫在一起了。
家里人一直都會拿堂姐作為反面教材教育我們這些晚輩,年少的時候也不明白,為什么她一定要忤逆父母的意思,放棄那么多優越的條件,跟一個好像什么都沒有的人在一起。
可是后來,我慢慢地明白了。
對于一個女人來說,結婚,結的不是房子、不是車子、不是對方條件有多好,而是對方那顆愛她、照顧她,想跟她走一輩子的心。
4.
堂姐和堂姐夫不是新婚燕爾,每一天卻過得更像熱戀中的小情侶,堂姐夫會記住每一個與堂姐在一起的重要的紀念日,并準備好小小的驚喜。
堂姐嘴巴很挑,卻不會做飯,堂姐夫因此練就了一身好廚藝。怕她吃不慣公司的盒飯,總是會早起給她準備好她愛吃的飯菜。幾年下來,堂姐已經胖了十多斤。
果然啊,幸福的人都容易長胖。
偶爾也會有吵架鬧矛盾的時候啊,但堂姐夫一看到她泛紅的雙眼,就無法繼續冷戰,把她一把摟在懷里認錯道歉。
堂姐從一開始便認定了他,愿為他拒絕所有的富貴,也愿意相信眼前人可以給她想要的幸福和一世的安穩。
很多人會覺得結婚前的女生特別物質,女方家里要這要那,但其實如果你給足了她安全感和幸福感,其他的一切其實都沒有那么重要了。
我們在沒有遇見那個對的人之前,都會有很多條條框框,甚至在長輩的“教育下”帶有很多世俗的偏見。然而當我們遇到了那個真正寵自己、愛自己,甚至視自己如生命的男人時,什么條條框框都可以丟棄。
無關房子、車子、票子,也無關身高、外貌、體重。
總有一個對的人出現,會打破原先所有的要求和想象,成為那一個唯一的例外。
對于婚姻,每個人都有一份屬于自己的歸屬感,
對于房子每個人也都有一份想要的安全感,
但其實女生想要的很簡單,是一顆想要照顧她一輩子的心,是一份可以白首到老的勇氣。
至于房子,它可以帶來安全感嗎?
答案是不一定的,對于戀人來說,那是為愛而筑的巢。
有房子不是家,有你有愛,才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