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是有松緊性的,比方可以壓縮一部分緊急或者不緊急的短時間的事情,這樣子就有更多連續的時間給重要的而且需要連續時間的事情了。
要寫論文是一個很大的概念,跟要成功一樣大而且模糊,所以是壓力。我們要把這種模糊的東西分解細化,知道今天 下一個小時,現在需要做什么,并且可以去做了,就算是想透露,壓力就開始解決了。
只要現在覺得寸步難行,就說明問題沒有分解清楚,要是覺得知道做什么又懶得動,就說明問題分解的還不夠細,就說你分解的最小塊的任務都不適合現在的體力,那就還要繼續細化,直到可以做點什么為止。
那我就從看10行程序吧,我覺得這樣子開頭就沒有壓力了,然后就可以看100行,1000行,很快就看完了。這樣子想真好。
嗯,想想愚公移山,他們會怎么處理大石頭?我能想到的就是他們先要有勇氣和斗志,然后就是從小事情開始做起來。你知道你們山上有石頭的,分解石頭是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甚至跟移開石頭一樣重要。人類的能力都是搬運小石頭,有些人一直在動,有些人就是遇到大事了就動不了了,差別就在分解問題的能力上了。有些人把山都移動了,我們就覺得他們可以搬起來大石頭了?
加油吧,我們從壓力山大 分解到了大石頭,已經是大進步了!
我現在遇到的問題主要就是因為環境變化多,容易發散,不容易開始工作。以前只要去辦公室,到了特定的環境,看看海報,和同事聊聊天,就自然進入了狀態?,F在需要采用新的方法進入狀態,比方番茄鐘和小任務。
微時間管理,我們用過了番茄鐘,那是一個讓人可以專注的好方法,也可以讓人能夠很快的進入狀態。
再回到任務的分解,可不可以通過任務分解讓我迅速進入狀態呢?任務分解的一個重要方法就是賦予任務一個數量。比方編程和寫作的數量,幾行,幾個字,幾篇,幾個文件?一個好的數量標準,可以客觀反映進度,也可以很有趣,比方寫滿一個屏幕。小而有趣的任務適合作為預熱,比方看幾行代碼。大而有挑戰的任務適合做為預熱后的目標。一個小任務結合一個大任務,這樣子可行嗎?如果可以每天早上吃一個青蛙就太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