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打卡D017《精力管理》08/04

讀書打卡D017《精力管理》08/04

讀書:《精力管理》

筆記:

1、地位

精力來源的最后一個是意志管理,也是四個來源中的最核心的一個。

它是整個精力管理的最高級表現。

打個比方,如果說提能管理是本我,情感管理是自我,而思維管理是超我,那么意志管理就是真我了。

這四者是環環相扣,層層遞進的,就像金字塔構造,今天我們要談的就是金字塔尖。

2、理解意志力,從它的構成入手

意志力表現為意義感、追求,服務、奉獻等

1)逆境生存力量

尼采說,人唯有找到生存的理由,才能承受任何境遇。

維克多·弗蘭克靠著生活的意義,被囚禁在納粹集中營,目睹身邊伙伴相繼迫害致死,最終靠著這個信念活了下來。

同樣的例子還有蘭斯·阿姆斯特朗,在成為頂級自行車車手后,發現患了癌癥,生存率不足3%。然而他最終戰勝了病魔,而且再次獲得自行車環法比賽冠軍。

是什么讓他超越了這么大的困難?

他發現了自己的一個意義,那就是超越自己的力量。

2)堅持與放棄

我們可以為自己做的事情賦予巨大的意義,從而調整自己的行為。比如一個吸煙母親在懷孕后戒掉了煙癮,但是在產后又恢復如初,再次懷孕時又戒掉了,然后產后再次復原。

每次她戒煙的動力是為了寶寶,她給自己找到了最大的動力,但是因為把意義定的過于短期,所以在戒與不戒之間反復掙扎。

那么我們是不是也可以為了做成某事,而給自己設立更好的價值追求和意義感呢。

正如李笑來在《通往此阿福自由之路》里提到過“堅持”與半途而廢,他說自己從來沒有堅持這個概念,也不會想著去堅持什么,因為他要做一件事,通常會個這件事賦予重大意義,而且是多重意義。這背后的驅動力正是意義感。

3)為他人的奉獻

很多人在奉獻前,都擔心自己的付出付諸東流,而且沒有回報。然而實際上奉獻帶給我們的不是損失了時間或者精力、金錢等,而是讓我們收獲了內心的平靜和更高級的喜悅。

無私奉獻本身就是一個雙向行為,付出的同時得到積極的正向反饋,給自己一股新的強大的能量。

其實,風險還有另外一層重大意義,那就是讓我們看到自己的價值和存在感。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