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學習,我只學習那些能夠指引我怎樣生活得更好,并且能夠使我的生命更有價值的東西。”積極的事物會讓你對生活燃起興趣,去識別發展自己的長處或者是別人的長處,讓我們心存感激和善舉,成為一個生活到極致的人。
積極心理學這本書,從理論上,學術上,給我們講訴了什么是積極,什么是積極心理,主要從三個相關的主題描述和理解生活的完整圖式。積極的主觀體驗(幸福、愉悅、感激、成就),積極的個人特質(個性的力量、天分、興趣、價值)、積極的機構(家庭、學校、商業機構、社區和社會)。
我們生活里,每當產生負面的情緒的時候,總會特別關注當時的負面情緒,越陷入越生氣,這種情況遠遠大于去理性地解決問題,所以負面情緒產生的時候人做的決定往往很多都是不理性的。這個時候不如去關心事件的積極一面,積極的事物會讓你對生活燃起興趣,去識別發展自己的長處或者是別人的長處,讓我們心存感激和善舉,去發現這些美好。愉悅與積極的情緒是我們每一天都有的,但大部分生活都是歸于平淡帶有一絲煩惱帶有一些愉悅,有多一點的愉悅和快樂,才會上升到幸福。
書里有關性格的力量是我最喜歡的一部分,每個動物都有它的個性和特別之處,而人類是這個世界里最高級的物種,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有著自己的獨特思想和語言體系。從出生開始,個性就開始慢慢發展,然后形成一個獨立的自我。VIA分類挺有意思,有24種性格的力量:創造性、好奇心、熱愛學習、思想開放、洞察力、實性、勇敢、堅持、熱情、善良、愛、社會智慧、正直、領導力、團隊合作精神、原諒/憐憫、謙卑/虛心、審慎、自我調節、對美和優點的欣賞、感激、希望、幽默、虔誠/靈性。生活里我們是可以觀察到這所有的性格力量的,有些人性格力量某些部分特別突出的,我們就會覺得這個人挺有魅力。
有關價值。我覺得只要不犯法,不做不道德的事情,每個人都在努力過好屬于自己的人生,到死其實都是有價值的。我們大部分人都沒有很偉大,會上升到有關貢獻社會有關保衛國家,關心小樂觀,大樂觀就不會太差。
“夢想終歸會實現;如果沒有實現的可能性,自然就不會激發我們去擁有夢想。”上大學的時候看過一個哈佛大學的公開課也是和積極心理學相關的,當時看了很多哲學與宗教相關的書籍,主旨在于倡導人類尋求人生的意義和幸福,看開人生的各種苦難。雖然對心理學也挺感興趣的,但是說實話,我是一個悲觀主義者,人生的最終就是結束,每個人都得面臨的問題,早晚而已。很多人老是欺騙自己說明天會更好,其實明天真的不會比今天更好太多。所以我能做的就是反正就是這樣,人生早晚結束。但是世界是你自己的,與別人毫無關系,你必須得要接受這個現實。總有一天,你會離開你的父母,兄弟姐妹,你的另一半,你的孩子,你會悄無聲息地離開這個世界,所以干嘛不以一種更好的,坦然平靜的態度去面對生活,然后快樂著經歷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