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這本書之前,剛好看到這么一句話 "愛吹牛的人有兩種,一種是自卑的人,因為他無法滿足自己的內心并且不滿于其他人的優越;另外一種是把自己的未來和夢想事先說出來,再按照這個努力!但就著積極心理學,我并不支持這個說法,就像這本書里對幸福感的定義,愉悅感是幸福感的一部分,想要獲得真正的幸福,必須去發現自我的優點,并進行充分發揮,去實現自己的價值。而對于愿意吹牛的人,不管是第一種類型抑或是第二種情況,都僅僅是一種逃避行為,不愿意正視自己的問題,也就談不上解決方式,當然并不能得到真正的愉悅。而這也是積極心理學的其中一部分意義所在。
積極心理學的意義,我認為重點應該是在積極二字上面,因為心理學在不同的人看來有可能是處理方式也有可能是態度體現或者是內心的反應,但積極可以在更加多方面體現它強大的功效。積極首先是應該是有自我創造幸福的能力,這無關乎物質和能力,上班有可能會被罵,考試也許分數不高,工資也許不高,愛情可能不是你想要的,但創造幸福就是在工作被罵的時候找到自己的問題并解決是開開心心下班,創造幸福就是考試分數不高的時候一笑而過再繼續努力,創造幸福就是工資不高的時候用手中的錢做自己喜歡的事情發揮自己的光彩,創造幸福就是愛情并不能給你帶來期許和面包的時候多愛自己。把生活過的極致是一個態度也是一個目標!對于自己生活狀態的不滿足也是因為自己不夠努力,不是所有的幸福都來的那么輕而易舉。
對于積極心理學我想發表的是我對于積極帶來的價值體現。就如我最近工作過程中碰到的一個問題,在看完這本書里的部分理論之后,我突然間更加釋然,當然也很羞愧。首先是情緒上,情緒是積極的最直觀體現,積極的情緒應該是可控的,消極情緒在我為時不長的工作期間做了很多次攔路虎。正如書本中描述的 "恐懼會使我們想要逃跑,憤怒使得我們想要進行攻擊,厭惡則令我們想嘔吐"。比如我的拖延癥后遺癥就是不斷地逃避,逃避之后的恐懼感鋪天蓋地,憤怒和厭惡在此期間,影響了很多次判斷。但現在回過頭來想想,我就不停地反想不停地質疑為什么我要和他們一般見識,我生氣我發怒對我有任何幫助么?答案是沒有,后果只有兩個,一是降低了我工作效率二是影響了我這一天的幸福感。所以結果是得不償失,其實也通過情緒反應自己的不自信。但是積極心理有一個特質就是很快從這些消極情緒中找到讓自信回來的理由,比如發現自己不能控制情緒時馬上轉移注意力。
看完這本書,又一個感受就是追求生活中的幸福感,必須無時無刻用積極理論創造價值,而避免自卑出現的最好方式就是逼迫自己學習,不逼自己永遠不知道自己能做到幾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