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匡胤出身于將門,祖籍雖是涿州,卻出生在洛陽夾馬營。盡管家境還優裕,他卻從少年時代就獨自走南闖北。
948年,趙匡胤投到樞密使郭威的帳下當一個普通士兵,開始其戎馬生涯。郭威建立后周,趙匡胤受到郭威的養子柴榮的賞識。
954年,周世宗柴榮繼位不久,趙匡胤因戰功卓著,兩年以后就升至殿前都指揮使。
躋身禁軍高級將領的趙匡胤,開始發展自己的勢力。他以拜把子兄弟的方式,團聚了一批生死與共的鐵哥們,號稱“義社十兄弟”。除了義社十兄弟,匡胤還有不少身為禁軍將領的好友,例如慕容延釗、韓令坤、高懷德、趙彥徽、趙晁等。這說明,在趙匡胤代周之前,就已經在后周形成了自己的勢力集團。
與此同時,趙匡胤也蓄意構筑自己的智囊班底,其首席人物當然就是那位鼓吹“半部《論語》治天下”的趙普,其他還有趙匡胤之弟趙光義和呂余慶、劉熙古、沈義倫、李處耘、王仁贍、楚昭輔等。
959年,周世宗柴榮駕崩,七歲的周恭帝柴宗訓即位。殿前都點檢、歸德軍節度使趙匡胤,與禁軍高級將領石守信、王審琦等掌握了軍權。
960年正月初一,傳聞契丹聯合北漢南下攻周,宰相范質等未辨真偽,急遣趙匡胤統率諸軍北上御敵。
初三晚上,大軍抵達開封東北四十里的陳橋驛。將士們相聚議論道:“主上幼弱,我們出死力破敵,有誰知道?不如先冊立點檢為天子,然后北征,為時未晚!”都押衙李處耘把將士意圖報告給趙匡胤之弟趙光義和趙匡胤的掌書記趙普,他倆是這次兵變的直接指揮者。
見軍心已被煽動起來,趙光義與趙普一方面派快騎入京,通知趙匡胤的死黨殿前都指揮使石守信和殿前都虞侯王審琦,讓他們做好應變的準備;一方面部署諸將,環列待旦,準備擁立勸進。
初四黎明,諸將校露刃環立趙匡胤帳前,趙光義與趙普入內,趙匡胤才作乍醒欠伸狀,黃袍已加其身。
趙匡胤說:“你們貪圖富貴立我,必須聽我命令。不然,我不能做你們的主上。”接著,他頒布了入京以后的約束,率大軍返回開封。
城門早在石守信的控制之下,大軍順利入城。時正早朝,韓通聞變,還沒來得及集結軍隊應變,就被殿前司勇將王彥昇率兵迫逐,合家被殺。
當宰相范質、王溥被軍士挾持來見時,趙匡胤還辯說自己被六軍所迫,慚負天地。列校羅彥瓌不等二相回答,就揚劍道:“我輩無主,今日必得天子。”
于是,當日就行禪代禮,正愁沒有禪讓的文告,原后周翰林承旨陶穀從袖中拿出事先擬就的禪位詔。
趙匡胤完成了禪讓大禮,他就是宋太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