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過的太快,愛麗絲夢游仙境,距離第一部上映已經有六年之期,遙想起第一次看故事書還是童年,當年兒時的自己沉浸在愛麗絲自由穿梭在變大變小的世界里,就像帽匠說的,已分不清幻想和現實。
小女孩的童年總是奇思異夢,并且想象豐富,由當初只覺其夢幻,到現在仿佛讀懂了它背后的暗示。
故事發生于資本主義擴張年代,作為沒落的航海家族遺孀,愛麗絲及母親面對著以哈米什為首的資產階級統治者,對當時處于弱勢群體的女性階級的嘲諷和剝削,在封建統治王朝,像愛麗絲這樣的女性,是無法在公眾視野與男性一樣嶄露頭角的,就像她的母親曾告誡她,別試圖抗爭命運,因為這一切是注定的。
就在她無比沮喪之時,幸運的愛麗絲奇跡般的在魔鏡世界遇見了白桃皇后、瘋帽子、貓先生和“地下世界”的居民們,她幫助瘋帽子尋回家人,幫助白桃皇后與姐姐重修舊好,遇見了時間先生懂得了珍惜,當一切回歸最初,當初對母親的怨恨和不解也淡淡釋懷。
而與其說他幫助瘋帽子找回親情,不如說是她的成長之旅,學會面對,學會與命運抗爭,也學會淡定從容。
如果你熟知好萊塢電影,一定知道在塑造的人物時往往是在情緒最低谷時發生超我的轉變,而發生超我轉變的力量,來源于愛的無限支持,愛麗絲仙境亦是如此。
臺灣著名的心靈導師賴佩霞在TED做客演講時說,找一條回家的路,不管你回家的路有多難走,你沒有別的路可以走,因為你渴望一個璀璨的人生。
可見母親這一角色在一個人的命運中無法跳脫。
電影結尾,愛麗絲與錯亂后的時間賽跑,竟然超越時間贏得奇跡,也能夠看出宣揚出的樂觀主義精神與斗爭精神與作者想法不謀而合。
愛麗絲夢游仙境這部電影忠于原著,更深入的加入時間之神這一元素,夢境與時間巧妙的結合,進入魔鏡之境與“時間”交談的幾句話極為精彩,你不可能改變過去,可以一定可以從中學到許多東西。
而對于劉易斯·卡羅爾,一個數學家寫出的精彩童話,在150年后的今天依舊經久不衰,“這就是來自經典的魅力,也是最高明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