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今早看了一則新聞《清華大學致信648分殘疾考生魏祥:人生實苦,請你足夠相信》
這位考生叫魏祥,來自甘肅定西,身患重度殘疾,父親因患重癥于2005年去世,留下母子相依為命。身殘志堅的魏祥,今年參加高考,取得了648分的優異成績!可是由于家庭重壓,他不得不對清華大學提出請求:媽媽為了陪我上學無奈放棄工作,僅有的經濟來源將要斬斷……在此,我懇切希望貴校在接納我的同時,能夠給我母子倆幫助解決一間陋宿,僅供我娘兒倆濟身而已,學生我將萬分萬分感謝!
在感動之余,更多的是看到了魏祥身上這種身殘志不殘的學習精神,在如此惡劣的環境下,依然能取得如此驕人的成績,像他自己所說,終以648的高分成績,給了深愛的媽媽一個殷殷的報恩之禮。與他相比之下,相形見絀。
我還記得當年高考的時候,自己時常抱怨這抱怨那,母親每周都會送飯送湯,我卻依然喋喋不休的要求更多,現在想想,真是幼稚的可笑。
我們總是習慣把問題推到外面,推卸責任很簡單,可是這樣的我,永遠也不會長大,心智永遠無法成熟。
自己不努力,推卸于環境;成績不理想,推卸于發揮不好;工作沒達標,推卸于客戶;生活很無趣,推卸于朋友。我們天生都是推卸責任的天才,但是只有我們能真正從自己身上找原因的時候,我們才長大了。
當然,你可以過那種輕松愉快,不斷推卸責任的生活,因為那會讓你在某些時刻倍感輕松。你也可以選擇凡事多從自身找問題,不斷改善自己,去奮斗終老的日子,雖然會很累,不過你會收獲一路的鳥語花香。
②
其實很多時候不是不想做,只是沒有做,我們也想活的人上人,家纏萬貫,日入斗金誰不想要,可是大家都只是想想而已。
每日花著差不多的時間,做著與昨天差不多的事,想著差不多的未來,差不多就就算過了這一天。(一不小心來了個freestyle)
成長是一個不斷學習,不斷打破自我局限的過程。社會是個大染缸,沒有人能夠獨善其身,我們在成長的階段都必須無條件遵守這個游戲規則,剛出來的大學生,說的最多的話就是這個我不會,而不是這個我該怎么做。
現在的人對于學習的能力真的很匱乏,一旦脫離了家庭,脫離了學校,沒有一個鞭策他們的人,他們無法正確認知到學習的重要性。
最近熱播的《我的前半生》有提到,子君為了爭奪孩子的撫養權,從一個什么事都不用做的嬌貴太太轉而去做每日起早摸黑的賣鞋服務員,即使在這種環境下,最后她也能擺正心態,最終做出不菲的成績。
前路漫漫,每一次前行都當成是一次全新的啟航,人生才會綻放最耀眼的光芒。
③
世界上不是只有一條路,但是我想說的是,一個人也可以同時走很多條路。
大冰曾在書中說道:平行世界,多元生活。這才是人生最該有的模樣。你要相信,這個世界上有人真的活成了你想活的樣子。
可能是即可朝九晚五,又可浪跡天涯。也可能是文能提筆安天下,武能上馬定乾坤。還可以是紙醉金迷尋常事,落草為寇也逍遙。有血有肉,有模有樣。
每個人的生活都不容易,這個世界上哪有容易兩個字,哪有什么是理所應當。時刻保持一顆學習的心,看好腳下的路,一步一步的走,終有一天,你也會活成你想像中的樣子。
有人說,很多人是被逼的,就像水滸里的林沖因遭官府迫害被逼上梁山,才有了之后的108好漢的故事。最近很流行的一句話就是:如果我們總是要去依賴一個人,當那個人不存在時,你的世界也就完了。
前段時間也有一句話:你不逼自己自己一把,你都不知道絕望怎么寫。雖然是調侃,可是我卻想說,如果你不試著逼自己一把,你連絕望是什么感覺你都不曾嘗試過。
生活中不是只有一條路,也不是只能走一條路。
想學什么想做什么,什么時候出發都不晚,就看你到底有多想。
小僧愚見,晨讀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