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第一次知道財富自由,就是因為羅伯特·清崎的這本書。其實我也一直以為書名是:窮爸爸富爸爸(實際是富爸爸窮爸爸),潛意識里希望可以用窮爸爸換富爸爸,哈哈~
依稀記得書中強調最多是:資產和支出.也玩過現金流的游戲,要讓被動收入超過主動收入.
其實家里條件一般,工作了以后,更是發現掙錢不容易,后悔自己原來不懂事,亂花家里的錢,也開始記賬,儲蓄,定投基金,等等. 雖然跟很多同齡人比差蠻多的,但其實自己的錢包,能支持自己想做的事兒。也不需要問家里要錢,或者還不上信用卡問別人借錢.
雖然實現財務自由有很多的路要走,但起碼在奔向目標的途中。
1.觀念-富人特質:用小時候的應用題來形容財富:財富是蓄水池,收入是進水管,支出是出水管.蓄水池里留下的就是你的財富.
如果我們不是用進水管往里面灌水,而是挑水?純靠體力,如果支出少的話,有一天池子也能裝滿。不過,就是要花費很多時間,用時間換錢.
如果我們能夠通過,修建一個水管,不需要挑水也能有錢。
世界上的第八大奇跡-復利:它俗稱利滾利,是對本金及其產生的利息一并計算。
用72原則,算一下,如果本金是10萬,利率10%,不需要10年,7.2年就可以變成20萬.
2.『收益四象限』作為員工,我們是拿死工資。自由職業者,也是需要為別人提供勞動才能賺到收入。
自己開公司,可以雇傭一群人,搭建一個體系來幫他賺錢,有被動收入
投資者型:用錢賺錢,有被動收入。
我們都希望可以是最后兩種,但需要有大量的資金和會運作這些資金。為什么很多中了500萬的人,在幾年后還是會變的一貧如洗,是因為他們不會運作這些錢.
既然我們都不是富二代,也沒有陡然而富的運氣,就要通過資金的積累和不斷學習理財知識,逐漸增加財富積累的速度.
(自身例子)想想自己存錢的速度,從第一個一萬到第二個一萬,或者從五萬到十萬,時間是越來越短的
我有五萬,這五萬通過理財,一年會有五千的收益,那我只需要去取掙45000就可以了.
3.那怎么能實現我們向往的目標呢?
001 財務保障-應急的錢,建議留3-6個月生活費,應對一些突發事件.這部分的錢對流通性要求比較高,可以考慮貨幣基金,或者各種寶寶.目前收益率在4%左右.
002? 關注成長-工作上的成長,職位變動,加工資,收入增加.學習新技能助力職場。
003 特產挖掘-開發自己的特長,把興趣當成職業,并對他人參數價值
004 資產積累:如果你有五千,年收益10%,一年是收益是五百,但是你有五百萬,年收益10%,那就是50萬,對于大多數人來說已經可以實現財務自由.這50萬就是你的被動收入.所以投資回報率很重要,但資產更重要.
最后,愿你我都能不斷成長,早日實現財務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