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都愛聊《風味人間》。
可大家都把它夸上天,卻忽略了一個最大的缺憾。
最近Sir在social的時候,只要提到這一點大家無不折服,就是——
它不關注吃貨!
花式拍美食固然666。
但食物入嘴那一刻,稍顯心不在焉。
瞧瞧曾經的《舌尖》第一季。
一碗岐山臊子面,男女老少,不顧燙嘴,大口吸溜,一本滿足。
或者學習一下《人生一串》。
社會大哥吃涼山小豬肉,遞、撕、咬、塞,一氣呵成,過程中眼睛始終不離手上的肉。
其實,可能是陳曉卿本人也有點“忘本”。
他自己聊起吃的,不還是會插空吞個口水。
所以拍美食,美食是死的,人是活的。
一臉佛系吃相,怎么對得起被端上餐桌的燒鵝、烤鴨、鹵豬手?
想讓深更半夜的觀眾眼饞,最具傳染性的關鍵就是要:
捕捉一張張生動、驚艷的吃貨臉。
今天咱們就聊聊——
什么樣的吃貨臉,堪稱極具傳染性的視覺病毒?
有人可能會說,是秀色可餐。
比如橋本愛,慢慢咀嚼,輕輕呼氣,清新自然。
松岡茉優,一句偶依稀,吃出星星眼,甜度四個+。
還有你們的老婆新垣結衣,吃個面,元氣滿滿。
雖然可以把男觀眾迷得五迷三道,但尚屬常規。
長得好看,其實對美食還是一種干擾。
不信你仔細回想,真正感染你的吃貨臉,沒有一張是帥氣或秀美的。
來,下面幾部戲的主角,一個個長得歪瓜裂棗,卻生動無比。
他們,才是真正讓你口水如瀑布般爆流的究極吃貨臉——
《中華小當家》
童年回憶,美食啟蒙。
在我們幼小的心靈中,烙下一張張奇形怪狀的吃貨臉。
也讓懵懂的Sir認清了一個殘忍的現實:
好看的吃貨臉才需要矜持,不好看的吃貨臉一定要浮夸。
首先,要足夠痛苦。
調動臉部每一條肌肉,張嘴、皺眉、咬牙、瞪眼……
以Sir的經驗,快樂到極致,表情才扭曲。
其次,要足夠反差。
美食,足以讓一個人卸下平日偽裝,露出最真實的面目。
堂堂大老爺們,借著食物釋放壓抑已久的少女心。
真不是動畫里夸張……
不信你再看陳曉卿,這少女初戀般的嬌羞是怎么回事?
最后,要充分調動天馬行空的想象力。
記住!
你吃的,不僅是美食。
而是山川、湖泊、天空、海洋。
想象自己,直上云霄,漂浮空中。
想象自己,火山大噴發,宇宙大爆炸。
上面說的,其實都是方法論。
初步掌握之后,下一步該走心了……
《街頭美食斗士》
一張動人的吃貨臉,一定是技巧和情感的完美融合。
比如他,白鐘元。
韓國著名美食主持人。
他吃東西,撲面而來的滿滿真誠,就像去參加一場與春天的約會。
看菜單,滿足。
等上菜,滿足。
嚼著食物,更是大寫的滿足。
45度角仰望飯店天花板,嘴里塞滿還忍不住笑。
吃肥腸粉的時候,白大叔把油彈眼睛里去了。
顧不上形象了,一邊捂眼睛,一面還使勁嗦。
對待美食,就像對待自己的孩子。
捧在手心,含在嘴里。
“孩子”被服務員提前端走,捂住胸口,痛心疾首。
各種表現,簡直是鉆進了吃貨肚子里。
但吃貨屆還有一張臉,卻是仰視的存在。
《孤獨的美食家》
個人經營進口雜貨商店的男子井之頭五郎,在工作間隙找各種餐館吃飯。
看他一個人選餐館、挑菜單、品美食,每顆孤獨的心都能得到治愈。
不被時間和社會束縛,幸福地填飽肚子的時候,短時間他內變得隨心所欲,變得自由,誰也別打擾,毫不費神地吃東西的這種孤高行為,這種行為能夠與現代人平等,能夠最大程度得到治愈。
五郎吃飯,功夫全在細節。
吃本來是藝術。
但在他,品才是藝術。
吃和品之間,總有恰到好處的停頓,和順滑微妙的轉變。
眉頭舒展開來,笑容浮現。
點菜時,就開始醞釀情緒。
警惕的小眼珠來回轉,先看看別人點的啥,再看看吃到嘴里的反應。
上菜時,驚鴻一瞥。
被食物之肥美震撼得瞳孔地震。
下嘴時,像少年初吻。
笨拙得找不到親密接觸的正確姿勢。
接著美食下胃,多巴胺上腦。
嗑藥般仰天長嘆,眉毛隨之微微抖動。
最后,必定是疲憊又滿足的、來自賢者時間的喘息。
達到這個階段的吃貨,已經具備了目前世界的一流標準,堪稱究極吃貨臉。
已經具備1:1000萬的高度傳染性!
幾乎無人能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