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藍綠小巨人
-01-
我以為,一本書的書名,就像一層美味的糖衣。它總是氤氳著夏露的甜香,讓人完全阻擋不了,只會一步步淪陷,結果便是你毫不猶豫的將它買下。
但不得不承認,有時,它僅僅只是一層糖衣。有多少書,是名不副實的,似乎書名只有門面擔當的作用,而無其他實質性的內涵。
但這,也并沒有多大的過錯。譬如,你偶然聽見了一個充滿詩意的名字,便會不由自主的臆想,這該是一位多么清麗的女子啊,那她肯定眉目如畫、溫婉可人吧。但說不定她和你的想象大相徑庭呢?
假若你在地鐵上,忽的瞥見一雙綴滿星辰的大眼睛,但那人卻戴上了一副厚重的口罩,你又將遐思,那口罩下的臉,該有多么美若驚鴻呢?也許,那口罩,只是為了遮擋滿是痘印的臉和一口大齙牙。
我們總是會將一切,都往美好一點的地方聯想,可能是現實中一些普遍存在的信息,影響了我們,抑或是,潛意識里,我們都愿意如此。
不可否認的是,充滿吸引力的書名,會增加我們的閱讀欲,就像一副好皮囊,我們更愿意去了解他的內心。盡管可能不盡如人意,但我們也認了,畢竟,果是自己種下的。
《沒有人是一座孤島》是畢淑敏的一本散文集,在此前的一星期里,我看完了她的《旅行使我們謙虛》。我個人認為,后者用詞更加耐人尋味和考究,記述了作者游歷各個國家的經歷。前者則用樸實的話語,圍繞“走出困境,重建自我”這個核心概念,抒發了各種各樣的觀點。
沒有人是一座孤島,吸引我的正是這簡短的八個字。
-02-
孤獨,孤寂,孤島。
在浩瀚的大海中央,那座與世隔絕的島,便是孤島。在一群人的狂歡外,那個靜默獨處的人,便是孤獨的象征。與“孤”相關的詞語,似乎都浸透著一股晚霜的涼意。
“孤”常常還是異類的代名詞。人的生活,原本就是由無窮無盡的關系組成的――人與自然,人與他人,人與自己。畢淑敏在《抑郁的源頭》這篇文章里說過,所有抑郁的源頭,便是在關系上出了問題。
“誰都不是一座孤島,自成一體。任何人的死亡都使我有所缺損,因為我與人類難解難分。所以,千萬不要去打聽喪鐘為誰而鳴,喪鐘為你而鳴。”
美國作家海明威的這一段話,便形象的詮釋了,我們離不開群體,每個人都與他人存在著某種聯系。
原始社會的時候,一個人的力量不足以與大自然的險惡抗衡,于是形成了氏族,部落,原始社會。由于生產力的發展,人們又因著共同的利益聯合在一起,形成了地主階級和農民階級。慢慢地,人類的溫飽得以解決后,自我的意識便開始覺醒,雖然這個世界仍是不平等的,但已經逐漸趨向相對的平等。
這時候,我們便開始思索,人為何一定要與群體發生關系?為什么人在關系出現問題的時候,便會出現抑郁?
我以為,如果一個人生活在世界上,與任何人都沒有關系,他會覺得生命是沒有意義的。比如你想去購買食物,那你便要賺錢,如果你去打工,便要和領導發生關系,如果你要創業,需要員工,購買所需要的原料,都會和各種各樣的人發生關系。就算你不打算購買食物,想要自給自足,但當你生病了,也需要和醫生發生關系。
正是因為和各種各樣的人發生關系,我們便會有期待,有失落,才會組成豐富多彩的人生。
總之,不可避免的,每個人都與他人相連,斷裂的時候也許會空曠無助。不過,不要失望,還會有新的聯結發生,這就是自然法則。
-03-
常聽人說,“你要相信你自己”,“你要遵從你自己”,“你離不開你自己”。“你”和“你自己”到底是一個人還是兩個人?有時候,他們似乎是一體的,有時候,他們則是分開的。
我想,“你”,便是外界所表現出的那個自己,“你自己”,便內心里沒有表現出的那個自己。有的人,心口如一,便只有一個自己,有的人,總是口是心非,那便有兩個自己。
后者,他們可能明明心中很悲傷,暴躁,煩悶,表面上卻毫無波瀾,若無其事。那他們到底是真的若無其事還是悲傷呢?似乎這是個無解的問題。
其實,如同分裂。他們的內心已經分裂了,在面對不同狀況的時候,已經習慣性的產生分歧。雖然短時間里并無任何變化,但誰也不知道壓死駱駝的那最后一根稻草是哪一根。總有一天,其中一個自身將變幻為洪水猛獸,在某一刻以迅猛的姿態淹沒另一個自身。
究其原因,不過是由于我們生活在這個萬千關系組成的社會中,已經習慣性地以一種完美的姿態面對他人,符合約定俗成的規矩。
小時候,家里來了親戚。媽媽會告訴我:你要乖乖的啊。自此以后,只要在相對重要的場合,我們便會不由自主的表現出符合世俗的態度。
盡管我們不喜歡這樣,但也在慢慢地遵從著。類似于這樣的情況數不勝數,于是,內心便開始慢慢分裂。
我們會在某一天,發現自己變得不再純真,學會了奉承,學會了應付。當別人發現你的“虛偽”時,你將不知所措,當別人對你說:“你要做自己時”,你卻忘記了你把那個自己丟在了何處。
漸漸地,你開始厭惡自己,厭惡這個社會,悲劇便發生了。
何不從一開始,就做一個真實的自己呢?如果你憤怒,你就吶喊。如果你哀傷,你就哭泣。如果你熱愛,你就表達。如果你喜歡,你就追求。
其實,相比于油嘴滑舌,真誠會更加討人喜歡。任何事情,都有自己的原則和底線,善解人意也不是犧牲了自我,去成全別人的意思,而是首先要善解自己的意思。我相信,當你開始變得真誠,世界也將開始疼愛你。
愿你歷經千帆,歸來仍是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