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彧白 三余書社原創文章,未經允許,請勿轉載
上次講了臨帖是不是該放大臨,都是干貨,很干。時間原因沒有具體闡開講,等有機會放在專欄里詳細說,關于這一點,寫上一萬字也不夠。
今天繼續聊干貨,都是很實用的東西。臨帖是不是臨的越像越好,其實這個問題不能這么問,也不能按此回答,得分情況!
任何一門藝術都是有技術與藝術兩個門檻,有的門檻比較低,有的門檻比較高,有的門檻在門里面,而且一步一個檻,對于書法的理解就好比爬山,有的未曾入門,在山腳下,只能看到眼前的景色;而有的已經在半山腰了,就能看到更遠的風景,這就好比《祭侄文稿》,有的人眼中是胡涂亂抹丑書一張,有的人眼中卻是絕世珍品,一生研習不盡。
書法似乎每個人都懂,每個人都能說幾句。似乎在很多眼中只有一個標桿,那就是好看不好看,好看的字就是好書法,不好看的就是丑書!如果你還是持這種觀點的話,那說明你應該臨帖了,臨帖臨什么,臨的是方法,是規律,是作者為什么這樣寫,為什么不那么寫!
最近講歐陽詢《九成宮醴泉銘》百字精講的專欄,我們其中的例字來分析下臨帖的意義!這樣配圖說會比較容易理解。
大家看這個“夏”字,這里面畫的線是專欄百字精講中的筆記,臨帖就是臨這些。如果你分析這個字整體的架構的話,要分清主筆,這個字的主筆可以是“頂橫”也可以是“撇捺”,如果你明白了這一點,臨摹的時候把橫寫長的時候,撇捺就應該小些,把撇捺寫大的時候,橫就會寫短些。臨的就是這種規律,當你明白了這一點,臨的像與不像就沒有那么重要了。
中間的“目”字,如果你細細分析,中間的兩橫實際是偏向右邊的,看黃線所示。因為最下的一橫將“目”字的整體勢態拉向左邊,你仔細看會發現,“目”字的用筆,左豎輕,右豎重,兩橫就是為了平穩這個結構才往右移的,當你明白了這一點,明白了這種搭配關系,那么還會在意臨的像與不像么?
我們再看這個字的空間對比,圖中畫綠色方框的地方,構成了一種空間上的呼應,這就是書法中一個很高明的境界,就是“計白當黑”,善不善于留白是考驗一位書家很重要的一個方面。
再看下面的三個黃色的箭頭,高低錯落,歐陽詢為什么不寫成水平的呢?如果以“目”字右下角為圓心的話,那么下面的三筆,正好在一個圓的邊緣。當你明白了這些,臨帖想不像都難。
本來還想講講這個字,講一個楷書的字,講一個行書的字,這樣稍微全面些,圖都畫好了,我看篇幅已經夠大了,下次在講。這些講解只是我在專欄中的講單字很少的一部分,包括字法、筆法這里很多沒有涉及。
這里做個廣告,想學習歐楷的朋友,想了解歐陽詢用筆和結構規律的朋友,請點擊下面的專欄觀看:
歐楷講堂:歐陽詢九成宮百字精講
三余書社
99.8元27人已購詳情
我們只通過一個例子,講解了臨帖像與不像的問題,這時候你心中應該就會有答案了,臨帖首先臨的是方法、是規律,像是其次的東西,將這些字法與規律了解通透之后,想不像都難,當你將這些規律運用純熟之后,才能到達“不像”的境界,不像什么?不像原帖而像自己。這時候就是將字帖的規律融匯了自己的筆下,從而有了自己的見解和闡發,形成了自己的風貌。
這就是從入帖到出帖的過程,有的人這個過程用了10年,有的用了30年,有的終其一生仍舊沒有走出來。
還有的人,根本就沒有進去過。
文/安偉波,號彧白,三余書社簽約書法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