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主導自己的人生,這是人類普遍存在的一種需求。
三大要素:
1、自主;
2、專精;
3、目的。
通過以上三大要素,在這動機的第三層“內在驅動”上讓自己變得更優秀、更卓越,你才會覺得自己的人生更有價值和更有意義。
自主是什么?就是由自己來決定!
任何一件事情,如果心甘情愿它都會變得簡單,如果是被逼迫的,那一定是不太容易成功的。
我們在前面系列拖延癥的話題也談到了:快樂和有意義,是拖延癥公式的分子(不清楚的伙伴請返回我們前面幾講的內容)。
所以自主決定,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開始,如果你是外在決定,哪怕是獎勵和懲罰,它也不會讓你持續得太久。
葉老師之所以能夠養成許許多多的好習慣,例如:寫日記、洗冷水澡、跑馬拉松,甚至是在全國開設易效能時間管理課程......都是因為他特別喜歡做這些事情,而且這些事情都是由他自主選擇,自己決定的。
如果大家想要改變自己的人生,就一定要自主選擇自己想做的事情,這是關鍵的第一點。
第二點,不要奢望自己3天成為一個大師。這是保證大家能在3000天成為一個大師的最好辦法。
也就是說,大家要透過長期持續的努力,要每天讓自己進步一點點,1.01的365次方等于37.8倍,這就是冰凍三尺、滴水穿石的威力。
這就引出了“專精”的理念。
大家做出了“自主選擇”,那么你還要專注在你的選擇里,然后不斷地精進。
有5個步驟可以讓大家達到“專精”:
前面講的“刻意練習”,其實講的就是要達到“專精”。
只有刻意練習,才能讓我們做到專注,做到精益求精,也就是“專精”。
K. Anders Ericsson 談到了“刻意練習”的定義,他說,是為了改善在某個特定領域的成績而進行的,長達一生的努力,需要更有決心,注意力更集中,而且它會讓我們更痛苦。
刻意練習的目標是什么?
就是不斷提高我們在某一個領域的成績,我們要重復重復再重復。
我們要想方設法得到身邊人的反饋,特別是教練的反饋,如果是批評性的反饋更好,那是我們的薄弱項。
我們要嚴加關注自己的薄弱項。
但是這樣會讓我們的身心非常疲憊。
所以我們要為身心疲憊,做好準備。
要做好抗擊暴風雨的準備,因為我們要磨練自己,磨練自己的弱項,它往往會讓我們痛苦。
訓練自己的弱項可能不會讓我們在短時間里得到快樂,所以我們要做好抗擊痛苦的準備。
但是大家如果有強大的心理素質和精神力量,那么你就能更快速地在訓練中享受到快樂,或者是減輕痛苦,或者讓自己覺得苦就是樂。
講了“自主”,講了“專精”,最后就是要明白自己做這件事的真正“目的”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