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陳雯璇 蘇小麗 陳薈名 張雪茹(來源:《福州大學報》)
前段時間,由福州大學建筑學院學生陳逸飄創建的個人微信公眾號“陳亦飄”推出了一篇題為“和福建人談戀愛”的文章,一時引起傳播熱潮,瀏覽量達10 萬+。如今,在福大校園內“玩的福”、“福大通”等由大學生自主創建的微信自媒體公眾號在校園中日益常見,自媒體與大學生生活的交集在擴大。個人與團隊創建的自媒體對在校大學生的影響日益顯現。
自媒體=個人微信公眾號?
自媒體,是當下快速傳播信息的媒體形式。在記者對273名在校大學生 進 行 的 問 卷 調 查 中 顯 示,高 達93.7%的同學認識中的自媒體是以個人微信公眾號形式存在的。大學生對自媒體平臺存在誤解,調查中發現,認為電視、報紙等傳播方式等同于自媒體的占比不在少數。百度百科上對自媒體有這樣的解釋;“自媒體又稱 ‘公民媒體’ 或 ‘個人媒體’,是指私人化、平民化、普泛化、自主化的傳播者,以現代化、電子化的手段,向不特定大多數或者特定的單個人傳遞規范性及非規范性信息的新媒體的總稱。自媒體平臺包括博客、微博、微信、百度官方貼吧、論壇等網絡社區。”
《臺灣日報社》 社長胡鴻仁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這樣定義自媒體:“自媒體就是運用現代的網絡技術,透過網絡平臺,以個體進行傳播的新媒體形式。之所以稱之為自媒體,是因為它完全突破了傳統媒體以組織形態運作的方式,有高度的自由發揮和創作的空間。”胡社長談道:“自媒體能在短時間內形成廣大甚至穿越時空的互動性傳播及影響,并且隨著科技的進步還將發展更快。”
來自蘇州大學的江染棠同學和好友一同運營著“中學堂街9號”,從排版到攝影再到文案編輯,皆是獨立完成。“中學堂街9號”推送的內容一部分關于江蘇南通中學的校園生活和通中人的情結,在一定程度上能給校友一種 ‘此心安處是吾鄉’ 的感覺。另一部分是校友的投稿。”江染棠介紹道。
眾多自媒體以分享個人所見所聞內容成為校園中傳達思想的一個自由的平臺。來自福大電氣學院的林祥群因為個人興趣開設了公眾號,“這是一個發聲的平臺,通過這個平臺里可以展示看法、抒發見解。”林祥群說。而曾以 《福州大學真的排行老大,這事兒得這么看》 獲得上萬閱讀量的“大瀾說”公眾號運營人、福州大學2012級的張瀾則認為自媒體是為興趣而生,給了自己的作品一個發布和展示的平臺,還能和朋友們互動,能獲得一定成就感。“我的公眾號就是一個自我表達和展示的平臺,但做得開心最重要。”
自媒體發布的內容多樣,調查顯示,82.1%的大學生認為個人時事見解是自媒體的主要內容,此外還包括個人隨筆、心靈雞湯、旅游攻略及電影推薦等。
當自媒體碰上大學生活
“玩的福”公眾號的創建人是來自福州大學電氣學院的王鑫洋,這個由學生獨立操作的自媒體平臺推送的內容與學生日常生活、學習息息相關。“學生群體關注的熱點、值得討論的東西都可以放在上面,促進大家思考,探索。”永嘉天地美食攻略是“玩的福”的一個重要板塊,王鑫洋介紹道:“這個版塊是對大學城新開業的購物中心的攻略介紹。學生能迅速得知人均價格、具體位置、美食評價這些基本信息。這種攻略迎合了學生胃口,又對生活有幫助。”
各種形式的自媒體在逐步融入大學生活,70.7%的大學生持“自媒體豐富了校園生活”的觀點,約有68%的被調查者認為自媒體給大學生帶來的正面影響包括創造了個人發聲的平臺、
提供思想交流的機會和傳播校園文化。值得注意的是,調查結果反映了自媒體在傳播正能量的同時,一些負面信息也借此傳播。個人微博作為自媒體的展示平臺之一,不乏一些以嘩眾取寵為目的,傳播負能量、報道虛假事件的個人微博博主。微博直播自殺、曝光娛樂新聞事件博取關注、對各種不明真相事實的謾罵……不可否認,一部分自媒體已經成為了負面信息滋長的溫床。在微博“廣州話題”中曾出現一則“尋找中山大學化學專業女孩”的尋人消息,通過網友和各微博自媒體的轉發,女孩的個人信息被人肉搜出,而隨后,該女生被殺害的消息傳出。在自媒體的“面具下”,不乏有人利用其自主性違法犯罪,學生則成為了主要圍觀群眾和受害者。
不過,在自媒體的影響力方面,調查結果顯示,50.7%的大學生對自媒體的概念僅存在模糊了解,甚至有18.6%的大學生完全不了解自媒體。由此可見,校園自媒體的影響力仍有其局限性。原因為何?30%左右的大學生認為受眾面窄、形式和內容上的普適性較小是其主要原因;22%左右的大學生認為自媒體的影響受到局限,與個人觀點的局限、推廣措施不完善和管理上過于自由化有關。“自媒體最缺乏的可能就是傳統媒體尤其是報紙根據新聞專業原則所建立起來的公信力。”胡鴻仁社長這樣闡述道:“盡管傳統媒體如紙媒正在急速邊緣化,但它仍有獨特的價值,在品質和公信力方面有著難以替代的地位。
自媒體時代:如何兼顧得與失?
自媒體的優勢與問題并存,那么在挑戰傳統媒體的過程中,自媒體該如何棄其糟粕,尋求出路呢?胡鴻仁社長對自媒體傳播中出現的問題進行了一番詳談,他提到,自媒體擁有前所未有的自由和創意空間,因此更需要自律,才能避免有意或無意的言論傷害。“但自律談何容易呢?我們只有依賴各種傳媒工具平臺進行負面的管控和節制。”
在各大高校常見的微博公眾號——我在XX暗戀你,是大學生廣為熟知的自媒體平臺。采取偷拍的方式發表微博用以尋找陌生人的事例屢見不鮮,許多學生抱著娛樂的心態,但也有部分爭議。福州大學2015級學生李思曾被人“偷拍上墻”,他表示,莫名成為“關注焦點”會讓人無所適從。“自媒體時代,人人掌握著話語權,但有時也會產生負面影響,是一把雙刃劍。”“我在福大暗戀你”是一個擁有一萬七千多名粉絲的個人微博自媒體,其博主對于隱私性和自媒體的自主性問題感受頗深,她表示,在發布包含個人隱私內容的微博時會進行初步篩選,若遇到有所爭議的情況,會立刻刪除內容并表示歉意。“這個平臺的出發點是好的。只要處理妥當,就能減少負面影響。自媒體平臺的自由化并不代表無序無自律。除了需要管理者本身的自律性,還需要粉絲的監督、市場的篩選等方式來規范自媒體平臺。”
福州大學2015級生物工程專業的陳晞雅經營著一個個人微信公眾號,她說,在自媒體背景下,每個人都可以充當文化的傳播者,但接受者卻是被動的,這便是導致一些負能量傳播的根源。“應當有一個均衡的制度管理,既保持自媒體的自由度,使自媒體不喪失其特性,又能避免不正當信息的傳播。”據了解,2016年1月至2月,國家電網局、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工信部等部門先后下發了關于互聯網行業監管的新規定,這些新規出臺的背景之一就是自媒體崛起所暴露出的互聯網服務的危機。
福建師范大學傳播學院叢春華老師對于自媒體的過度娛樂化作出了解讀:“自媒體消解了傳統媒體的新聞專業主義,使新聞的真實性受到挑戰。媒體自律和加強監管是主要的治理手段。”叢春華老師也提出,作為大學生應當具備鑒別能力,從有公信力的媒體渠道獲得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