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八月,重讀蔣勛的《舍得,舍不得》。
? ? ? ?八月,已是立秋,暑氣依然肆掠,彌漫在空氣中的熱浪將人緊緊包裹,讓人喘不上氣,無處可逃,讓人無限渴望雖然必然要來但卻沒來的秋。一年四季,春的孕伏,夏的張揚,緊接著必定是秋的衰敗,冬的蕭瑟。再貪戀春的欣喜,再沉迷夏的馥麗,也逃不脫輪轉的命運,恰如蔣勛在書中說:“青春歲月,歡愛溫暖,許許多多舍不得,原來,都必須舍得。”
?這世間,必定有許多舍不得。如能都舍得,那就成了佛,不再墮塵世輪回,也享不了塵世榮華;即便是神,也有愛欲貪嗔;就連石頭,也止不住向往塵世之心。明明知道,塵世的樂事自來不能長久,也知道人非物換,終究一夢,然而飛蛾撲火,也心甘情愿的故事偏能流傳人世,蠱惑著本就在塵世中渾渾噩噩的蕓蕓眾生。七夕恰在八月中。蔣勛寫道:“仰望星空,還是想重說一次織女與牛郎的故事,他們的愛悅、眷戀、貪歡,都是如此真實;他們的分離、孤獨、渴望,也如此真實。”神的傳說,給人們帶來溫暖和希望,掩蓋了枯寂和冰冷,恰似教人留戀,繼續在塵世間沉淪。我們貪戀美景,那是知道好景不長久;我們貪戀天倫,那是知道生命不長遠;我們貪戀富貴,那是知道榮華轉瞬即逝;我們貪戀情愛,那是知道情愛終成空;我們貪戀心意相通,那是知道茫茫人海,尋求這一人多么難,找到這一人多么可幸!如此種種,讓人怎么舍得?人生一世,難道只是為了看透、舍得?
? ? ? ?可再怎么舍不得,最終也必須舍得。即便你肝腸寸斷,即便你奮起直追,最終也必須舍得。因為一切春花秋月,一切榮華富貴,一切愛恨情仇,最終必定會舍你而去。蔣勛說蘇東坡是聰明的,情至深處,回到平常心,青春自喜——“多情卻被無情惱”,摯愛逝去——“不思量,自難忘”,存普世之愿——“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孤傲自負時,“揀盡寒枝不肯棲”;最終能感悟生命“也無風雨也無晴”。在夜深人靜、心情沉浮時,能否如東坡一樣“多情應笑我”? 種種舍得,其實也只是無奈,如能舍不得,又何須舍得?人世太苦,欲求太多,得到太少,我們只能借助清心寡欲,用“舍得”二字來麻醉自己的心,封存種種愛別離,安慰種種求不得。
? ? ? ?從這個意義上說,《舍得,舍不得》是一本療傷之作,適合在塵世中苦苦掙扎,不得其樂的人。可是一旦舍得了,無痛,亦無喜。石頭歷經一世之劫,苦是苦了,卻仍然堅持《石頭記》有些趣味。如果是執著追求,永不言棄的人,倒不必讀。既然舍不得,就不需舍得,忍住心中苦痛,不需釋懷。人生種種恰如一杯苦酒,舍得不舍得,就要看自己覺得值不值得,愿不愿喝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