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話題與干貨無關,是關于快速哄寶寶入睡的,純屬個人興趣與民間土法,與專業意見不符的求輕拍。
本來吃完晚飯陪小孩玩了會,在構思另外一篇文章,愛人白天上班比較辛苦,爺爺奶奶也帶了一天了,我就自己把抱抱(我們家小萌主小名抱抱)抱到客廳,然后按照自己慣常的哄睡方法哄起來,和往常一樣不到二十分鐘抱抱就果斷進入夢鄉了。
下面就給大家介紹一下我自己從抱抱滿月到現在十個月大哄快速她入睡的心得,試了很多次還是比較靈驗的。
渴睡標志出現
不要錯過最佳時機
有帶小孩經驗的父母都有類似經歷,幾乎每個寶寶都會有一些明顯的瞌睡標志。
我們家寶貝抱抱就是她開始用眼睛或者撓頭,或者頭開始兩邊搖頭開始露出困意的。小孩和大人的困意來的不一樣,來的比較急,因為他們的精力就那么點,用完了就需要馬上睡眠補充能量。可能有時候是玩得特別興奮的時候,也可能是喂完奶。
看到這樣標志性動作出現,同時綜合考慮寶寶的日常作息的時間點。比如說我們家抱抱晚上9點鐘左右,基本上都準時開啟睡眠模式,這些標志性動作只要,就趕快抓住這個時機來哄寶寶入睡,而每個作息節點重復相同行為也便于寶寶盡早養成好的作息習慣。
燈光
昏暗但不全暗,隔絕大亮光
第二個因素就是燈光,不是完全的暗下來,稍微有一點點的亮光,尤其是在小孩7、8個月之后哄睡時,應該有一點點燈光,完全暗下來會讓寶寶產生心理落差和不安全感,同時保證哄寶寶的房間和其他房間的光亮隔開,可以露點亮光,過亮會分散寶寶注意力,尤其剛有困意的時候,不然孩子想去亮處不讓去犟起來又煩躁了。
聲音
低沉而舒緩以及哼唧的和聲
第三個要素就是聲音,一般的情況下低沉聲音的話會有助于寶寶的睡眠。我平常就會給寶寶唱一些比較舒緩的歌,比如說兒歌或者說一些老歌,像我們老家的洪湖水浪打浪,等等一些經典的歌曲。這樣也會在她的不多的印象中留下些熟悉的東西,在哄睡的時候這些聲音都能夠幫助寶寶比較快地進入睡眠狀態。
或者說,有的聲音不一定是歌聲,平常哄孩子時候一些固定的一些嗯啊或者其他聲音也可以。尤其有時候在小寶寶剛剛入睡,還沒有睡著的時候,它自己也會在那哼哼唧唧的,這個時候其實可以配合她哼唧,等寶寶哼唧聲緩下來有一搭沒一搭的時候,可以加入兒歌或者民謠等等。
其實說到聲音,每個小孩都是天生的音樂家,如果家長不是特別的五音不全的話(即使不全也無所謂,有音律其實就好),建議經常抱著小寶寶給她們唱歌,尤其當你唱歌的時候,她會出現一些比較專注的聆聽或者跟著吱吱呀呀的時候,更應該去做一些引導,這樣的潤物無聲,除了啟智,對平常哄寶寶睡眠的過程也是有好處的。
節奏
步法和掌法
步法,步子與身體晃動的節奏
掌法,拍打的節奏
步法、掌法有機結合,無往不利。
忌諱混亂的去走來走去,盡量用穩定重復的節奏,比如說我習慣站在原地,左右腳像蹺蹺板一樣一高一低。拍的時候我是兩個手都拍,左一下,右一下,步子和拍子結合,基本上是左腳、右腳、左手、右手的順序。然后反復回來。
這樣燈光、聲音、節奏配合,孩子又到了覺點了,基本上十分鐘就入睡了。
心理
耐心和愛 寶寶越煩躁我們越耐心盡心
這里的心理算是備注,有時候小孩有困意了,但受其他各種大人不明顯察覺的因素的影響,這些方法未必十分鐘快奏效。多一點耐心就維持一下頻率,或者把她換個姿勢,從橫著抱,換成豎抱,豎著抱。這時候就千萬不要覺得小孩子可能還是想玩玩或怎么樣的,寶寶煩,大人不能煩。保持之前的節奏和動作,或者說稍微有點變化或者說,在屋子里轉圈,換一首歌等等。
這樣就避免以為小孩不要睡覺、不想睡覺,然后起來逗他玩兒,寶寶又是困倦渴睡的狀態,越玩越躁,惡性循環。
淺睡到深睡
睡得好才能長得好、智力發育的快
在經歷了前面這些步驟之后的話,寶寶應該進入到淺睡眠狀態了。這時候聲音和動作做調整,讓她從淺層次睡眠過度到熟睡,聲音可以安靜下來,動作可以慢下來,站著抱著的話可以試著坐在凳子上或者坐床上把腿盤起來了讓寶寶平躺著睡而不是完全離自己身體,一般再睡個3到5分鐘的話,順利的話寶寶就應該進入到熟睡的狀態,就可以把她放到小床鋪上,或者交給爺爺奶奶了。
大概就是這些,偶有感促,小文一篇,純屬非專業人員的民間土法,可做參考,不做擔保,歡迎大家拍磚。
在此也特別感謝抱抱媽媽,抱抱從出身到現在吃穿用都是抱媽在網上貨比三家,搜尋打理的,寫出來幾乎就是嬰幼用品的小紅書達人了,再次感謝偉大的抱媽。感謝抱抱的爺爺奶奶不辭辛苦帶抱抱,讓抱抱媽媽爸爸可以安心上班。也感謝一直以來關心抱抱小萌主的親朋好友們。
最后再附上寶貝萌照一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