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 ? ? ? ? 綠野覓荷小記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吳旭
自古漣漪佳絕地,
繞郭荷花,
欲把吳興比。
倦客塵埃何處洗,
真君堂下寒泉水。
左海門前沽酒市,
夜半潮來,
月下孤舟起。
傾蓋相逢拚一醉,
雙鳧飛去人千里。
蘇軾的這闕《蝶戀花·過漣水軍贈趙晦之》,經常被引用來說明漣水曾經的富庶與雅致,讓我們告訴別人,在故紙堆中,這里,其實也有曾經的水鄉神韻。
歷史從北宋一路走來,我們的驕傲在近千年的風塵中漸次式微。東坡先生留給我們的是淚光里的那一縷藕斷的絲連。
如今的漣水,很難再見那接天的蓮葉,映日的紅花。
2007年8月18日,中國傳統七夕的前一天,在漣水,這個蘇北的小城,有幾個年輕人,輕車簡從,尋覓了那一片荷綠的田園。
在離縣城不遠的那個叫做牌坊的地方,生長著成片的蓮荷,雖然,已無饒郭的壯美,但,畢竟,在這炎炎的夏日里,她,是人們心中的一片綠意與清涼。
走在通往目的地的路上,路,雖不甚寬敞,但,濃蔭遮蔽下,荷的暗香已經撲鼻,繼而彌漫周身。
蓮葉田田,娉婷似起舞的少女。含苞乍開,羞澀如初嫁的新娘。
蟲鳴蛙鼓,是誰淺吟低唱?葉拂蟬聲,渾如天籟交響。
一草一木,葉葉關情。
美的光景,無處不在,心的留意,轉瞬即逝。
有農人走來,駐足與語,神色之間,意愜心舒。
神的聚焦,韻的定格,唯在行攝。
好色者,無米、一水、莫名、太極陳、務虛也,尋芳高手間雜一色障以充數;所駕者,腳踏、電動、摩托也,彰顯開放改革前期之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