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了效果不好和懂很多道理依然過不好這一生一個意思。為什么呢,為什么呢,為什么呢?
一、對道理以為懂,其實沒有真正懂
二、沒有打通知識結構,不能融會貫通
三、沒有對抗人性中的懶、貪、防御機制
以為懂,沒有真正懂。例如“套路”,人們一聽套路就覺得是特別虛,總在設計別人。之前總聽“多一點真誠,少一點套路”,因為我們理解真誠是絕對正向的,絕對好的,沒有異議。一聽到套路,我們就會二元對立,就覺是不好的。其實我們沒有把套路放在特定的情景中去,有點雞湯的意思,沒頭沒尾,斷章取義。
為什么我們對知識不能融會貫通呢,因為我們對知識的積累不夠,知識面窄,對一個問題不能多維度思考,不能用跨學科的知識來思考。
例如大公司CEO,從一個行業到另一個行業都能勝任,就是CEO本人已經打通了知識結構,對不同的問題都能用自己已有的思維模型來解決。
懶、貪、防御機制三大人性,我們每天都會遇到的,需要對抗的。
學習產生復利我們都知道,為什么就是不做呢,一是我們大多數人懶,對抗不了自己的天性;二是復利是長期的,是反人性的。我們得不到及時反饋,一時半會見不到效果。就比如炒股中的定投,明明知道,就是不做。
了解了這些我們應該如何對待學習呢,
泛讀,擴大自己的知識面。只有知識面豐富了,才有可能對一個知識點進行對比,做出深度思考,
把用心培養成一種習慣,從方方面面做起。
堅持,堅持就是對抗人性中的懶,只有堅持我們才有可能看到復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