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大小姐微博更新一則,《這么多年》即將出版,等待這么多年終于等到,突然就想起來月前結局的網劇《最好的我們》。
此文從《最好的我們》講起,淺談國產青春片的俗套迷宮。
本人很久前看過原著,那時候作品沒現在那么出名,看的時候交流的也是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總說大小姐的文字讓人很有代入感,也想著有沒有一天會改成影視劇,然而開播這一天到來時——我想回到幾年前,扇自己一個巴掌,都在瞎想些啥啊你!!
在原著里,男女主耿耿余淮都是簡單的普通人,日子過得的確流水混賬,然而它真實貼近生活,仿佛的確有一個振華高中有這么一群人,他們的青春是當下我們普通人的青春。
網劇有很多人叫好,很多人愛上了新加角色路星河,本人從第十集開始沒撐下去看,但是知道他的56次求婚。這里我想問一句,你們的青春里難道有這樣的人,你的高中是艾利斯頓商學院附屬中學嗎?
從現在很多青春片里來講,它可能已經算是一部良心之作,至少沒有車禍打胎,然而我們真該如此寬容地對待這些俗套嗎?
退一萬步講,它真正不落俗套的地方就在于它的原著精華,新加的內容比如第一次見面歡喜冤家,漸生好感,男老師之間本該有故事發人深省的關系變成了故意麥麩,干干凈凈的同桌故事加了第三人,各種巧合事件數不勝數。如果是這樣一部去掉了同桌之間的十年故事只剩這些的話,這和現在大行其道的片子有什么不同。
是不是覺得很熟悉,還是一樣的配方啊,!現在的電視劇沒點巧合,男女主沒點摩擦都不好意思拿出來拍,更可笑的是編劇無能造不出梗來拉長劇情,硬生生把作者其他小說里的情節照搬照套,不顧版權無意創新,這也是作者后期不愿意宣傳此劇的原因。
說了那么多,那你的問題答案在哪里,為什么國產青春片逃不出俗套?因為一個字了,懶!
現在ip時代來臨,各路兵馬爭相購買小說版權改編成電視劇賺的盆滿缽滿。我拍個網劇哎呀小說內容太單薄了(并不這么覺得,編輯的內心os應如是)那就加點劇情豐滿一下吧,然后因為懶,沒有新劇情可加,那就改一下設定男女主不要平平淡淡過日子啦我們要活潑的青春(抱歉并不是這樣活潑的)加入男二改成三角戀,考試也不能好好考要整出幺蛾子偷試卷了,要不是名字相同,我以為它被重寫了一遍。
當我們看過《那些年》回來看《致青春》《同桌的你》《匆匆那年》和今日的《最好的我們》最好的我們是否還是最好?俗套的劇情何時能走出青春片?編劇何時能跳出這些固有的劇情模式,不再故意制造沖突和看點以此吸引觀眾而能好好講故事拍片子?
沒看過八月長安的書可能以外那些是青春,然而,我!不!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