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說一下我對能力錯覺這個詞的理解,我認為所謂能力錯覺是對自己的學習方式方法或在其它技能掌握過程中不自覺形成的錯誤認識,這種認識在相當長時間里由于并不為自己發覺與自省從而造成學習、工作效率低下。
比如我常說悅悅的數學學習方法比較笨,就是生搬硬套、死板地按照老師或書本上的教學方式進行理解與解題,沒有做到舉一反三,引申貫通。
其實反思一下這種能力錯覺在我小時候也存在,而那時因為父母工作原因并沒有人來跟我解釋如何發現這種錯覺并更正它。這引出了另一個問題,即有了能力錯覺如何去發現并更正它。我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認真想了一下(平時雖然偶有反思但并不深入),發現即使是現在,我仍然有很多能力錯覺,比如有些東西學過就算了,不知道經常復習與鞏固,以為自己已經掌握(前兩天與WAFA小伙伴見面時聊天發現剛學過不久的急救內容就快忘光了);比如不喜歡做失敗總結與標志,在一次失誤后認為是偶然,卻經常接二連三在原地跌倒(汽車電瓶沒電找人用過江龍打著后就想不起去換電瓶結果至少再趴窩兩次)……這些能力錯覺雖然對學習的短期作用并不太大,可一旦拉長時間跨度就會發現自己的學習有效性受到了很大的負面影響。
對能力錯覺的避免我認為首先在于及時認知,認知它的存在。就像我上面說的,很多錯覺其實一直都在,甚至伴隨著我度過了漫長的歲月,而我一直認為這不是個問題,下次注意點就行了,事實卻是一次次在這些問題上跌倒。
所以學會總結我認為是第一要素。
每日早中晚三省乎己可能做不到,但每日一記目前來看是可行的——自從以編外觀察員身份加入情書群后已不知不覺堅持了五十多天,這讓我對自己的耐力有了新的認識——可以在情書的寫作中加入對自己的學習、工作、經驗、失誤的總結,這樣不僅對情書對象(主要是悅)也對自己是個一舉兩得事半功倍的有效學習方式。
認識到能力錯覺之后,糾正就是個技術問題了(像書中所說組建模塊復習鞏固等),可以給自己定個解決問題的時間表,或者請他人進行他律,無論哪種應該都會比原先的狀態有所改變。
我準備試試。半年或一年后看看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