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大家總是這樣評論一些演員或藝術家,而在教育界,很久以前人們總喜歡以“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來評價教師,而今,對于教師的評價和肯定在家長眼里無非是成績,學生的成績占據了評價老師的大半。
很多人(絕大多數)唯分數論大行其道,學生的成績高,你就光彩;學生的成績差,你就是沒能力。這種風氣在潛移默化中悄然行成,誰也沒法改變。
對于教師的地位很早以前就有定位,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醫、六工、七匠、八娼、九儒、十丐。被稱“臭老九”。在這個“一切都很快”的時代,教師的地位沒有真正的定性,而他的分數標簽根深蒂固。
面對一年級的孩子,可能需要的不僅僅是等,不僅僅是耐心,還有對他們的觀察,溝通,以及個別教育;但如果一棵小樹苗從發芽時已經長的歪七扭八,“園丁”就算花費再多的精力,已經改變不了它的本性,園丁是在修剪枝丫,但最根本的還是自己的突破,在一年級就有這樣一棵已經開始有向彎曲發展的意向,但還沒達到“目的”的小苗苗,家長已多次來辦公室,每次都說的很誠懇,但孩子的行動還是“出賣了”家長的言行,他依舊是努力“堅持自我”,從不為誰“改變”。都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那么,親愛的父母們,你們的孩子是你眼里乖巧的學生嗎?老師又該如何去教導他們?
老師在學校很認真的對待每一個孩子,很努力的上好每一節課,為了能夠很好的上課,在課前做大量的準備,只是為了能以最簡單最高效的方式把知識點呈現出來,讓孩子快樂的學習,而一位老師為了做好一節課,她可能面臨的是緊扣重難點,教具,幻燈片,活動設計,過度語,課堂組織,課堂氣氛,甚至是失眠等等。
作為一名新教師,面臨的可能不僅僅是如何管住孩子,還要如何教學,第一次聽診課于我而言,無疑是一大重擔,從開始的選課,到后來的教具準備,都要認真完成。雖有精心準備,但意外時時存在,早晨試好的ppt 在播放時卻突然黑屏了,本來就緊張,這下更心亂,還好準備了光盤,情急之下用光盤播放,算是救急了,剛開始的幾分鐘竟然莫名的緊張了,幸好,孩子們很棒,她們的表現使得后來自己緩過神來,回到之前的課堂,鎮定自若。
一位老師,教給孩子的不僅僅是書面知識,還有更多做人的道理,因為教育的核心不僅是給學生傳授文化知識,更重要的是教會學生如何做人!
以分數論高低,未免太過武斷,我們追求的應是“五美”全面發展的孩子。
社會需要的不是人力機械化,而應該是有感情的“白骨精”(白領、骨干、精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