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一個朋友在朋友圈發了這樣一篇文章,叫《看凌晨4點中國醫院和美國醫院,這才是醫患關系的真相》。
文章先是對比了梅奧診所和協和醫院在凌晨4點的樣子,梅奧診所空空蕩蕩,而協和醫院擠滿了人,全在排隊。然后提到了美國擁有嚴格的分級診療制度,所以才會有“平時根本不需要現場排隊掛號看病”的結果。接著,作者對比了協和醫院的員工數和梅奧診所的員工數,說梅奧診所是協和的15倍。
然后,作者發出了這樣的感慨:
醫院贏了門診量,醫護卻淪為廉價勞動力,缺尊嚴!
醫院贏了門診量,醫護卻要飽受職業病痛,缺健康!
醫院贏了門診量,醫護卻淪為風險高危群,缺保障!
醫院贏了門診量,醫護卻淪為猝死高發區,缺休息!
醫院贏了門診量,醫護卻陷無盡醫療糾紛,缺和諧!
醫院贏了門診量,醫護卻遭受無休止打罵,缺安全!
醫院贏了門診量,醫護卻得不到理解支持,缺認同!
醫院贏了門診量,醫護卻累死累活不落好,缺地位!
再接著,作者對比了格列衛這種藥在全球不同地區的價格,在中國是23500元,在印度賣200元。至于為什么,作者說這個問題太難回答了,超出了他的能力。
最后,作者在這篇文章中拋出了這樣幾個觀點。第一,要設立專門處理醫療糾紛的部門。第二,醫療不該享有“放權放利和一定的自主權”,否則公益性蕩然無存。第三,進口藥也應該報銷。第四,政府撥款雖說在提升,但作者自稱是一名醫生,并沒有感覺這些錢用到了醫生和護士身上,也沒有用到患者身上,而只是看到了醫療設備的增加,這樣是不對的。第五,醫生大多數坐診看病,沒有深入社區,了解疾病的流行趨勢,防護和治療分離了。第六,醫院擴張總看錢,不注重醫學生的培養。第七,這是制度的問題,大家全是受害者。
總得來說立場就是,醫院很特殊,大家要支持,管制管制管制,撥款撥款撥款。
以醫生的角度說醫療制度,還有各種數據,很有說服力,引起了廣大群眾的共鳴。我看到這條朋友圈下的留言,確實達到了罵聲一片的效果。
我看這條朋友圈的閱讀量,一萬出頭,稍稍舒了一口氣。但是往回一翻,看到了轉載二字,頓時發覺事情不那么簡單,于是上網搜了這篇文章的名字,才發現這是一篇流傳甚廣的文章。
可能這就是爆文的寫法吧,頓時感覺我這輩子是寫不出什么爆文了。
首先,雖然梅奧診所確實是世界最牛逼的診所之一,協和醫院也是我天朝最牛逼的醫院之一,但這兩者凌晨4點的景象并不存在對比性。為啥?因為梅奧是私立醫院,貴啊。
然后,格列衛這種藥在中國賣23500元。哎……一顆藥的成本只要5美分,但為什么要賣500美元呢?因為雖然第二顆的成本是5美分,但第一顆的成本是50億美元。格列衛是有印度產的,不過不是諾華廠的。印度格列衛在中國也能買到,價格1600-1800。你拿瑞士格列衛跟印度格列衛當一款產品比,就相當于拿任天堂的FC對比國產小霸王,沒這樣比的吧……況且,印度格列衛價格是10260盧比,換算過來大約是1115元。200元的格列衛,就問你敢吃么?
至于這位作者后面的立場……
專門處理醫療糾紛的部門?進口藥無理由全部報銷?加大醫療行業的撥款?憑啥?錢從哪來?國家給么?加稅么?還有農業呢,還有工業呢,還有能源行業呢,哪一個不比你醫療行業更基礎?醫療怎么就比其他行業特殊了?
醫療行業如果不走市場化道路,要所謂的“公益性”,我跟你講,我是IT行業的,我們IT行業幾乎所有人的頸椎都不好,如果醫療全免費,我可不保證我們行業的人不會天天跑去醫院折騰醫生。
還有,醫生深入社區?你還想咋?想上天么?我們做產品的還想收集所有人的需求設計產品呢,做出利國利民,讓全天下人都幸福的產品,我們能做到么?不行,為啥?成本啊,你不考慮成本,那就是耍流氓。
最后他所謂的培養醫學生,我只想說醫生最好也學點經濟學。
這種能夠激起群眾情緒的文章總是能夠傳播得特別遠,你跟這些情緒激動的人講道理,遇到愿意講道理的,講通了,他跟你說啊,你好像是對的,然后就沒有然后了。他再是個倔頭子,根本不聽你說,給你貼個標簽說你是五毛,你也沒辦法。最后的結果呢?就是大家都很氣憤,當氣憤的人到了一定數量的時候,大家就會走向一條已經被過去證明走不通的道路上。
這就像法國大革命時一樣,來來回回好多次,但說到底其實倆立場。為什么會這樣?源頭是,這些氣憤的群眾根本就不知道自己剛拍腦子想出來的道路其實已經被前人走過,更不知道前人已經走過的這條路根本被證實了是走不通的。
有趣的是,發這條朋友圈的朋友前兩天跟我在QQ上聊天,說重慶沙坪壩區公開信箱里有人說,重慶在全國是有名的火爐城市,每年夏天都要連續高溫達40度。中低收入群體公租房小區住戶有六七萬人不等的特大小區,為什么都不修建游泳池?這位朋友評價說,長得丑的人往往都想得很美。
更有趣的是,在這條朋友圈下留言的其他朋友,前兩天剛剛發朋友圈,痛斥了那個抱著小孩懟警察,卻被警察狠狠摔倒在地的大媽,并且認為大媽活該。而在這個抱著“醫療”怒要撥款的文章中,他卻堅定地站在了跟大媽邏輯一樣的作者一邊。
雙標?我覺得可能不知道標準才是根源,大家都是在瞎鬧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