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那年,應該是很久之前的事情了吧,記不清了,只知道那大概是小學的時候了。
“一一,我要轉學了,我會給你們我的照片,讓你們留念,你們可不能把我給我了!我們永遠是最好的朋友!”小新拍了拍我的肩膀對我說道。
“嗯,好呀,那你也不能把我們給忘了。”我回道。
于是過了幾天,我和其他的小伙伴都沒等到照片。后來才知道小新的媽媽不允許她把照片送人。
那年,我只知道我們最后沒有留住小新的照片,但是沒想到的是一年后,與小新的那份友情也沒留住。
一年后。
小羅看不慣了對面微光下的那個女孩。指著她對我說:“一一,你看那邊那個女生走路的樣子好拽!”身旁的小雅說:“那是小新。”
看著那身影,早已經不是從前那個熟悉的身影了。我心里莫名的產生一種不詳的預感。
那個女孩慢慢地走近了我們。真的是小新。當我想向她招手時,小雅拉住了我。而她也正好看向我們。我對著她微笑,可是她只看了我們一眼,就走了,一句話也沒說。
我不明白發生了什么,也不知道小新為什么會對我們那么陌生,多年的好友,瞬間成了路人。
當時還是個孩子,孩子的天性是,你不跟我們玩,我們也便不跟你處在一塊了。
就這樣,這是我的第一個好友離開了我。
02
初中那會兒,我12歲。
那年我12歲,滿腦袋里都是些美好的東西。看誰都是善良的,把誰都當朋友,看到有煩惱的人主動去安慰,好像自己是個救世主一樣。于是也就成為別人口中的“人緣好”。到哪兒都有一個人在呼著我的名字。
那年,我12歲,眼里容不得一點兒沙子,懷著“我真心待你,你也會真心待我”的念想,稍稍被誰冷落了,心里就難受得要命,哭得稀里嘩啦。
那年,我12歲,我真心地對待每一個人,可能是因為受自身成長因素的影響吧,我不希望別人有類似于我的那種難過的情感,傾盡自己的所有去對待身邊的人,就好像那個人是自己,甚至勝過自己。
那年12歲,我守著小學時和玩伴們許下的那個十年之約踏進了初中的大門。那時候,我們沒有手機,沒有QQ更沒有微信。小學畢業時,我們許下了十年之約,十年之后在后街的十字路口相見,說好不見不散。
可就過了1年,又是1年。在中學里和當初小學時玩得好的朋友見面了,招呼都沒打。不知道當時的十年之約算什么。
1年,一個令人深思的時間。
03
那年,我15歲,上了高中。我依然相信這世界是美好的。真摯的友情,是一定存在的。于是我還是像以前一樣,認真的對待每一個人。
小潘是一個名副其實的小混混,老師眼中的壞學生,遲到、逃課、打架甚至頂撞老師之類的事情他都干得出來。
而我總是覺得他是一個好人。已經忘了我和他是怎么成為好朋友的了,好像是因為我喜歡熱臉貼冷屁股吧。他跟我說他是個壞人,叫我不要跟他交流那么多。而我的回復總是:“不,你不是壞人,肯定不是。”每次他逃課或者是回家之后,回到教室都會到我的桌位旁邊,跟我聊天,說當天發生的事情。班上的同學都以為他對我有意思。然而我很清楚,那并不是。現在想想或許是因為我是班上唯一一個相信他是善良的好人的原因吧。
后來,他喜歡一個妹紙,那個妹紙也喜歡她,可是那個妹紙是老師眼中的好學生,她不敢早戀。小潘費勁心思都沒把她追到手。而那個妹紙恰恰跟我很聊得來,所以呢,我自然是知道他們倆是互相愛慕的。
我這拉線那牽線的,他們終于走到了一起。而我和小潘也不知道為什么漸漸地疏遠了。
如果說是因為愛情而疏忽了友情的話,但是直到他們倆分手,我和小潘也沒能回到曾經的灑脫地交流了。
再到后來,我們分班了,他選了理科,我選了文科。我們注定不能回到從前了。我心里是渴望像以前一樣跟他開心地毫無保留地對話的。而到現在,我還不知道他當初是怎么想的。
分班后直到高中畢業,我們也沒再說過一句話。說來也奇妙,友情這種東西,真是讓人琢磨不透。
04
帶著對友情的渴望,不順心的時候,有多大的渴望就會有多大的失望。執著于真心,所以把什么都看得很重。想得也就多了,容易誤會、容易玻璃心、容易受傷。
后來,我碰上了老母、小霜、本本……許多現在還可以稱得上的好朋友。還有我那可愛的室友,包容我壞脾氣的室友。
我任性的脾氣還有玻璃心,讓很多人離開了我,但是也有埋怨過我的人,后來還是走到了一起。現在,雖然不常聯系,但是一有事,只要一張口,她們就會站出來幫忙。我終于找到了心里所向往的友情。
最后我才發現,曾經執著地想去證明真心,可最終往往不了了之。就像握緊了拳頭,想要把喜歡的東西緊緊攥在手中,卻發現得到的反而少了,張開了拳頭,卻意外地發現擁有的更多了。
現在的我想問候我所有的好友,可是發現好像沒那個必要。因為已經年過二十的我少了那份主動。QQ都是隱身狀態,但是懂我的那些好友,自然會明白我有這個習慣。
不管是曾經的好友還是如今的摯友都留在了心里,少了很多聯系,但是卻從未忘卻。才明白這也是友情存在的一種方式。
起初我們總是很傻。可是到了后來,若還能帶著一點這種傻,也是幸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