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周,工作上又開始忙了,這次我竟然被分配了項目中任務很重的一模塊兒,很有挑戰。
今天周末,剛下班沒多久,小組內所有人都走了,我是最后一個離開,當時看著沒有人,代碼我也敲不下去了,然后關上電腦,戴上耳機,拉上衣服拉鏈,走人。
好久沒戴眼鏡,因為周末了可能會用得著,然后不怎么情愿戴上了它。想起有次幾個人一起去看電影007,因為沒戴眼鏡,好多畫面我看得好不清晰。
夜晚,或者陰天下雨,我眼睛的清晰能見度沒有多少米吧。記得我是從高三的時候才開始近視的。剛入大學的時候,一只眼睛75度,一只175度,當時自嘲自己獨眼龍。現在每只眼睛度數差不多應該各加200。只是雖然這樣,我還是不習慣戴眼鏡。只是有段時間為了可以看佳人看得清晰戴了一陣,從一件事情后又不怎么戴了。
第一次戴眼鏡的時候,我不知道原來正常人可以看很遠的。當我近視的時候,我以為每個人都是只能看那么遠,當我戴了眼鏡,忽然發現原來別人可以大老遠就看得很清。有種感覺,我看不清別人,別人卻可以很清楚看到我,就像一個在明一個在暗,讓人很沒有安全感。
晚上戴上眼鏡,一個人或跑或走去了趟航北路,在那里買了20元的雞翅,本來還想再買些水果和零食的,在宿舍那邊購物實在不便,可是兜里沒有現金了,周圍又沒有取款機,然后只好作罷。
回來的路上,我一邊手啃著雞翅一邊想事。
這么多年,自己一直在焦慮、緊張與恐慌中度過。這樣的狀態,有好些年了吧。或許跟我的成長環境和生活經歷有關。
我剛工作的第一年,我竟然還想著要考研。為了名校夢,我業余時間工作時間準備了好久,后來考研沒成,工作也沒做好。工作整一年后,技術上,我還是個小白。來上海找工作,我碰了好多壁。
在春秋馬上快兩年了,這兩年里加班很多,自己也學了一些東西,但總體上還是力不從心的。我想成為技術大牛,現在還不是,但正在前往是的路上。
為了自己的目標,我花掉了好多好多時間,我消費了很多時間給專業,而那些時間,我更想培養我的興趣的。再回首,一路曲曲折折,走了好多彎路,現在也只能算不盡如人意。我想當初如果有人可以給我指點,或許我會另一個樣子。
工作是這樣,其它事情也一樣。
如果有人可以給我指點,如果有人在關鍵時刻幫我,我會比現在強很多,可是沒人可以幫我,很多人幫不了我,我父母幫不了我,有時他們還是我苦難的來源,我只能靠自己。
在路上,聽著老音樂,我努力讓自己很平靜很平靜。我問自己人生的意義,我告訴自己人生本沒有意義。
人活著為了什么,吃喝玩樂么?感官享受么?
當真讓你那樣了,你真會快樂么?
可是不為這些,你有什么拿得出的追求么?
很多到頭來都是一場空,也許佛家那套理論也是有一定道理的。前段時間麥基一下買了好幾本兒佛書,當時看著那些書,我也想找時間可以研究一下。
有一次我一個人去杭州,在西溪濕地那里逛,一個哥們兒問我路(說來也奇怪,每到一個陌生的城市,總會有人向我問路,我遇到過好多好多好多次了),然后我和那哥們兒同行了好一段路,聊天間,我得知他是北大博士,計算機專業,搞圖像的。我沒和他聊專業,卻說了很多佛學。他很健談,一路上總愛向寺廟里竄,見了寺廟工作人員,還問這兒問那。
一提到北大,我總想起很久以前看到的一句話,“北大才子愛出家”,你可以搜搜,真有很多才子遁入空門呢。這個時候我也會想起弘一法師,還有他那首“長亭外古道邊霜草碧連天”。
我初三那年,一次課堂上,語文老師說,“有次路過北大,我一陣感嘆,‘唉,我最向往的學校?。∵@輩子沒緣了。唉!我的北大中文系!’”他的語氣,時至今日我還能清晰憶起,因為,因為他也說出了我的心聲,“??!我的北大中文系!”
我想有天如果可以在那里,我的虔誠是可以匍匐在地的。
今天剛回到宿舍時,狀態不是很好。這里這個地方,人來人往,太多感觸。我想再過段時間我也是要離開這里的。竟然幾個月沒有可以在住處上網了。
想想這一年很快就要結束。這一年給自己的規劃,太多的沒完成。前年寫年終總結,那是第一次寫文章一天被閱讀過千,也是第一次好多人給了評論。那天在火車站等回家的火車時看到帖子那么熱鬧自己還很興奮?,F在,真有點不敢寫總結和規劃了。如果說到做不到,那不是自己打自己臉么?
時間一直在走,當年孔老夫子站在大河邊一個感慨,“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不想竟成了千年一嘆。時間呵,就像把殺豬刀…
如果你現在還年輕,你應該珍惜,因為你終歸也是要老的。誰也逃不掉。一旦年齡過了某個坎,可能是25歲,也可能30歲,再然后,時間消失快得真像飛一樣。
我一直很急,做什么事都急,很急啊,然后就焦慮了。其實現在還好一些,以前真是更矯情得不能行。我長這么大,可能處事有了點穩重,可是卻沒有自己那個年齡段該有的成熟。
一直看書,一直學習,可是書永遠看不完啊,知識也永遠學不完啊,而生活不應該也不可能會僅僅只有這些。
既然沉重,何不放松。
我在微博告訴自己,“學不完的東西,看不完的書,既然這樣,就別急,慢慢來吧。技術與我而言,可能也是興趣了。來年我是要搭建自己的服務器做自己的產品的,在線學習,旅游等?!?/p>
現在住處沒網,等再有網了,我真要大動一場。我的作品,姍姍,姍姍不肯來,但終歸還是要來的。有時我會這樣安慰自己,“沐風出品,必為精品”。多少有點阿Q精神。
這些個月以來,一直在自我調整,一直在掙扎。最痛苦的時候,我連著一天一夜沒有吃飯沒有喝水沒有起床,那次還是一個哥們來上海出差來我住處找我,才把我拉起來。
朋友們說我太偏執。我想是的吧。
當一個人痛苦到極致真會很虛弱,當一個人遇到一些事邁不過去那道坎兒,他的一輩子可能就毀了。有的人會整日飲酒喝壞腦袋醉生夢死,有的人干脆就真的瘋掉了。我不是瞎說,我是真見了這樣的事情。
我也喜歡喝酒,但不嗜酒。我曾告誡自己,即使痛苦死,也不能讓酒害死。從一開始,我就是恨酒的。它毀了我童年,造就了我不好的性格。
這些天,我想我想通了一些事情。
如果兩個人性格真的差別很大,如果根本不是一個世界的人,那么最好的情況就是,你在你的世界,我在我的世界,各自安好。
如果沒有相敬如賓,如果沒有彼此吸引,如果只是一廂情愿,即使在一起了,也只是強擰的瓜不甜。
"世界上的每一個角落,都有相同的劇本重復著。一個男孩相遇一個女孩,差點相撞,怦然心動,認識,熟悉,無聲散場。我們都是城市繁多無可厚非的裝飾,我們都是世界喧鬧隨意替代的存在。我們是沉默,是沉默中難以熄滅的狂熱。有時候,一個人的失蹤,孤獨了一個世界,就算再多表情,也無法掩飾這份兒悲傷。"
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很多事情總要面對的。有時,痛苦也是成長的一個必經的過程。
以前自認為付出就應該有收獲,是我錯了。付出并不應該僅僅為了收獲,付出還應該為了發自內心深處的快樂。
走過,路過,哭過,笑過,我卻沒有絕望。
以后我還是要朝著我希冀的方向努力。我有我的可以選擇,怎么選,我想我想好了。
人生總要找到自己的樂趣,這些樂趣對每個人都不盡相同,可能是為了這兒,也可能是為了那兒,但絕不能僅僅為了多賺錢。
樂趣,也是一個人真正應該為之奮斗的事業。找到它,培養它,有朝一日,或許你在那里會小有成績。它可以是你的一技之長,或許還能讓你活著不再迷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