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這個詞在很多人眼里好像很陌生,覺得離自己很遠,認為創業的人要不然是像馬云、周鴻祎、李彥宏那樣的大咖形象,有技術,有錢。要不然就是年輕有為,富有干勁兒,充滿激情的愣頭青形象。有人覺得自己年齡到了三十多,事業基本上已經定型,這個時候上有老下有小,求安穩,變謹慎。但是這個時候也是人內心成熟的時候,明白了家庭責任,想讓父母安享晚年,想讓妻子不用為柴米油鹽擔心,想讓孩子有良好的教育,想通過自己的努力讓他們過上更好的生活,但是光憑工資卻又做不到,想創業卻又害怕風險,在兩者之間掙扎猶豫。
其實三十多歲依然是一個創業的樂觀年齡。有人將人的一生比作一天。如果人有80歲壽命的話,30歲相當于早上9:30。近日,在2015年艾問頂級投資人峰會暨公益晚宴上,賽富亞洲基金首席合伙人閻焱發表了《創業的頭條法則是什么》主題的演講。他認為:創業是一件極其艱苦的事情,創業者應當有一定積淀后再謹慎選擇創業。創業的黃金年齡是30-38歲,有過創業失敗經歷的創業者更容易獲得成功。
一位46歲的讀者在和我的交流中說道,自己之前是一名廚師,人到中年,喜歡自由慢節奏的生活,家里的限制也比較多,雖然在之前的酒店工資也不算低,但是比較固定,沒有什么提升空間,因此做的并不是很順心,后來,他決定辭去了酒店的工作,憑借自己多年積累下來的經驗和一些起步資金,自己開了一家餐館,同時教受徒弟,這樣以后餐館的生意也有了發展空間,自己賺的錢也比較多。
另外一位讀者談到,自己原來是屬于都市打工一族,回到家鄉之后,想要創業,但是自己沒有什么一技之長,這時候他想到了加盟創業,因為他的朋友之中也有靠做加盟創業掙了錢的,好處就是不用要求自己有什么專業技能,加盟之后的店面裝修,貨源補充、品牌營銷都不用自己操心,雖然前期有一小部分的投入,但是確實省了不少心,大大減少了盈利的時間成本,“省了自己的瞎摸索”。
45歲是職業分界線,只要不是500強高管、醫生、律師、高級工程師、高級會計師等專家類崗位,45歲以后,職業就開始走下坡路了。很多人非常不理解,我雖然40多歲甚至50多歲,但身體健康,經驗豐富,為什么企業寧可招30歲的高管,而不招聘我呢?中國由于職業過于年青化,女性40歲開始走下坡路,男性45歲開始走下坡路。除非你在國企一直工作到退休,要么在500強企業做到高管,否則,50歲以后,不僅僅是職業上升或下降的問題,而是基本失去了就業機會,所以,創業就成為這個年齡層面職業經理人的一種必須選擇。而資本,并不青睞中老年創業者,所以,中老年創業者,要么選擇與年青創業者合伙,要么選擇智慧、智慧或經驗的“專家顧問”式服務。中國職場,35歲是職業高峰,40歲開始走下坡路,45歲以后就業機會減少,50歲以后基本沒有機會了!所以,進入40歲,當職場開始走下坡路的時候,創業,幾乎成為多數職業經理人的必選課題,別問為什么會這樣,市場就是這么殘酷,從來不是你想要什么,而是市場逼著你必須選擇什么!
有句話說的好:當上帝給你關上了一扇門,也必然會為你打開另一扇窗!45歲以上在職場淪落或被職場拋棄的職業經理人,恰恰是創業的最佳時期!你的經驗比90后豐富;你比90后有錢;你比90后有更多的人脈資源;還缺啥??心——歸零的心態!
所以,創業要趁早。現在中國這個階段,比任何一個過往的時刻都有更多機會。只要夠努力,肯勤奮,一般都會有很大的機會去做點自己喜歡做的事情。一方面,整個社會給了更多相對自由的空間,另一方面,大發展和大變革的時代里,有更多的機會乘勢而起。所以,這個年代,去創業并沒有什么大問題。
如果你覺得蹉跎了之前的光景,還想搏一把,給自己的家人更好的生活,提升自己的生活質量。去創業吧!你還沒有過了該折騰的時候,別在最應該折騰奮斗的時候選擇了安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