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說是晨間日記,但現在已經是中午了。昨天晚上狀態不是特別好,晚上看書的時候特別困,所以規定的3、4章書沒有看完。今天早上繼續看,發現書中有兩個特別有意思的理論。一個是“道德許可陷阱”,一個是“進步障礙論”。
“道德許可陷阱”
“道德許可陷阱”是說人們常常用道德標準來區分事情的對與錯,而覺得自己有高道德標準的人,因為對自己道德的高度認可,所以會做出和道德標準背道而馳的事情,并且認為這是理所應當的,是對自己的獎勵。比如:新聞中常常會出現這樣的人:管理財務的人監守自盜;道德高尚的人背地里偷晴等等。書中說,持有這種想法的人先占據道德制高點,從心里上認為自己做的事情是正確的,所以當自己做出“錯”的事情時,就認為這是對自己高尚道德的獎勵,默許自己的放縱行為。所以作者建議對事情的劃分不要以道德為標準,這可能會縱容你做出與之相反的事情而不自知。這方面我沒什么經驗,我個人不喜歡凡事都和道德掛鉤這種思維方式。
“進步障礙論”
“進步障礙論”是指人們意志力挑戰的過程中,進步的行為會誘發實踐者的懶惰,阻礙挑戰目標的最終實現。比如,我想要通過跑步減肥,在實現的過程中,我跑了兩天,感覺自己很有進步,所以就想要獎勵自己一下。所以我可能會跑了一天,隨后比平時多吃了一頓炸雞犒勞自己。這樣邊跑步邊吃,最終的結果可能是我比原來還胖,減肥的目的并沒有達到。
我記得我考研那會兒,總是三天打網兩天曬魚,每次我都告訴自己,學習不能死學要勞逸結合,所以我的復習進程基本上是斷裂的,沒有持續性。經常是集中學習了四五天玩兩天。但要重新投入復習我還要用半天的時間。這樣別人復習三遍的時間我只能看一遍。
類似這種給自己進步獎勵的事情,我回憶了一下,在我生活中發生的非常頻繁,這也是為什么有些老師說我沒有耐心的原因吧。
此外,進步障礙還有一種情況,就是沉浸在自己想要做的事情中,把自己想要做的事情偷換成自己已經完成的目標而給自己獎勵。這和拖延癥很類似。比如,“我想要寫一篇文章,明天一定認真完成,所以今天我先看電視了。結果當然是明天你依然不會完成。
慚愧,書中的這些例子,在我工作生活中基本都能找到發生過的場景。最近我一直在尋求改變,一點一點發現自己的小毛病并養成良好的習慣。沒看到這些理論之前我可能要自己摸索一陣,現在感覺原來這種事是很普遍的現象,我只能先理解自己的不足,接受它才能慢慢改變。
書中建議,為了避免“進步障礙”的發生,意志力挑戰過程中要謹記自己要實現的目標,過程中的行為進步是促成目標實現的手段,但手段不能代替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