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不說來日方長,畢竟多的是人走茶涼。所以更加重視身邊的人。
好朋友不需太多,兩個就夠了,一是肯借你錢,二是肯參加你的葬禮。
行同趨同,千里相從,行不和趨不同,對門不通。
現在各種的交際方式,聊天工具的日益強大,好像我們每個人認識了很多人,走到大街上總能遇見一些所謂熟人,嗨,你好。卻都已經忘了那是曾在某個聚會上的點頭之交。其實,大多人大多時候都在參加這種無意義的社交。而我覺得低質量的社交,不如高質量的獨處。除了那些必要的人際交往社交,始終覺得相聚就是一種靈魂的釋放,是三觀相同的人的思想的交流。一直以來都不喜歡那種好多人聚在一起的感覺,就喜歡三三兩兩,安逸自在,在那種氛圍之下,你說的每句話都是有意義的,潤物細無聲,沁人心脾。
朋友這個詞不知道什么時候變得這么廉價,認識了,見過一面就能是朋友,這樣觀點還真不能茍同。至多只是認識吧。這樣一想,我的人生中僅僅是認識了許多人,而真正能當得起朋友二字的捋一捋,也就那些,好朋友自然也就是屈指可數。好朋友是見面相視一笑的感慨,是看得懂你的欲言又止,是有一種哪怕兩人不說話都不覺得的尷尬的氛圍,是闊別重逢之后還能吃著火鍋說,記得上次我們一起回家。
如果僅是認識你,誰care你,你又哪里會影響我的心情,只不過一開始就把你當做了朋友,想當你的情緒垃圾桶,相當你的啰嗦老媽子,想成為彼此的小可愛,不僅僅是認識你,慶幸,你還是朋友,好朋友的那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