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著菠蘿包入神。剩下一個,想想還是留給媽媽吃吧。
升級版的菠蘿包,金黃色酥皮厚且香脆,看得出廚子的刀子曾在皮上利索地縱橫過。咬開,里面是一汪水牛奶,恰到好處,不曾溢出,沒加糖,很純的奶香隨鼻息攻入。
圖片發自簡書App
曾經從港人口中聽過個傳說,菠蘿包的酥皮是有菠蘿肉混合精製而成。不過,若果真有菠蘿,何以低調到要收斂盡所有菠蘿味呢?事實上,最正宗的菠蘿包酥皮沒有菠蘿,包皮沒有菠蘿,也沒有菠蘿餡,就是個酥皮包,酥皮炸開裂成一格格,像極了菠蘿皮紋理。酥皮添加了砂糖和豬油炸成,豬油香味誘人,金黃光澤也令人為之醒神,食欲大增。豬油、砂糖都是便宜材料,熱量大,因此菠蘿包算不上健康食品,卻也要打扮得精致香口,人見人愛,切開夾塊黃油變成菠蘿油,又可以加各種水果餡,配上奶茶也是價格親民的經典下午茶套餐或早餐,簡直就是百搭的最佳拍檔。
菠蘿包不簡單,材料雖糙,看似平凡,卻是花了一番心思。身材小巧可以當點心不會撐,又能暫時抵住饑餓;香脆又絕不會油膩得令在乎身材者有所避忌,簡直是自我包裝的典范。平凡,卻隱藏化腐朽為神奇的聰明,日子平淡也有精致可玩味之處。
講到底,菠蘿包也是種生活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