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用滴滴軟件打車后,正巧打到一個完全不熟悉路的師傅,他盡管使用了導航,但是仍然在距離我1公里處的地方開了半小時才接到我。后面的事也可想而知。從出發(fā)地到目的地僅僅四公里,他開了一個小時,而且一直偏離軌道,他也不糾正路線,我都要哭了,當時想著如果再不到家,我都打算跳車了。
師傅等我下車后還不結(jié)束行程,我致電過去又不接電話。哎,求心理陰影面積。
當然,費用高出我想象。
在糾結(jié)要不要差評的過程里,我想到剛到這個城市時候遇到過打車事件,因為我講普通話,因為不那么熟悉路線,遇到過兩個師傅惡意繞路。第一次去程20元,回程58;第二次一個大雨天我?guī)е∨笥褟奈鬟叴蜍嚮丶遥瑤煾颠x擇一條所謂的就近路線,但是我悠悠地發(fā)現(xiàn)我們經(jīng)過東邊,才到我家,順便說一下我家在南邊。頓時,語塞。
鑒于師傅多半惡意繞路,我進行了投訴,事后有關(guān)單位給予道歉并且對于的士師傅進行處罰和教育。
那么,我自己也奮發(fā)圖強地學習當?shù)胤窖裕坪踉谖伊骼莆者@門“小語種”后,我再也沒有遇到惡意繞路。自然,我對于路線也會有比較清晰地認知了。
相比而言,昨天晚上師傅行為并不是惡意,而且得饒人處且饒人,我也不需要過于糾結(jié),熟能生巧,如果開車的次數(shù)和路線多一些了,自然會慢慢更為熟悉,也會減少無奈繞路。更何況,他來接我,自己跑的遠既耽誤自己時間,也浪費油錢,是完全沒有必要的。
想到這,我釋然了。
也許放過別人也是放過自己,原諒別人的過錯也是原諒自己。
我默默地決定不投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