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類賦予蛇文化寓意出現之前,這讓人恐懼又惡心的動物就早已占領地球了。與恐龍同屬于爬行綱的蛇,在二疊紀前就已出現,按年齡算,可以說是人類的“老大哥”。1500萬年前,當人類首次學會直立行走,從山洞中走出來時,人與蛇就命定般相遇了。
超生物性的智慧讓人成為人。當我們的祖先學會用神話和宗教去闡釋世界的本質時,蛇,這個人類的舊相識,就成為了創世故事中不可或缺的題材。
在現代被認為是邪惡象征的蛇,在人類原初的宗教和神話中,卻被賦予了超自然的神秘力量,成為被崇拜的對象。而這一現象并非個例,在希臘、埃及、古中國、印度的眾多文明中都普遍存在。
古代埃及人認為,宇宙是由口尾相銜的蛇纏繞而成,人類就居住在這個由蛇環繞的世界中。蛇與廣袤未知的宇宙一樣,被賦予了神秘的色彩。雖然科學已經證明宇宙的存在形式并非是蛇的環繞,但“宇宙蛇”的概念,仍是人類想象力的絕好見證。
歐洲的神秘論者把宇宙蛇作為他們神秘學說的組成部分。而西伯利亞北部的民族埃文人認為,巨蛇佳勃達爾曾參與了世界的創造。
在中國的創世神話中,人首蛇身的兄妹——女媧與伏羲,誕育了華夏民族,成為華夏文明的始祖。《山海經·大荒西經》郭璞注:“女媧,古神女而帝者,人面蛇身,一日中七十變。”而《海外西經》中說到的“軒轅之國,人面蛇身”,也暗示黃帝軒轅氏是人首蛇身的。根據《淮南子》、《山海經》、《抱樸子》等古籍的記載,女媧和伏羲生少典,而軒轅氏是少典后代,繼承這一部族的血脈,可以推知在這一氏族中,存在著蛇文化的崇拜現象。
日本《古事記》中描繪了怪物八岐大蛇,這一傳說體系中,蛇有了暴欲的象征意味。八岐大蛇每天要吃一個女孩,后被勇士斬殺。有一種說法是,古中國傳說中,軒轅部落的相柳被黃帝砍掉一個頭,還剩八個。相柳是日本八岐大蛇的原型這一說法真偽難辨,但八岐大蛇所到之處都是沼澤的設定,和相柳在相似度上還是很高的。
看過電影《青蛇》的人,應該都記得那時曼玉祖賢顧盼回首間,裊娜嫵媚的風姿。其中青蛇引誘法海的一段,被一些影評人解讀為對印度歡喜佛修禪的隱喻。(有感興趣的評論留言,下次寫歡喜佛)我認為不夠恰切。
歡喜佛是講男女雙修,而蛇在印度早期宗教里,一般以兩種身份出現,蛇神,和神的守護使者。印度教將佛看做是“在七條頭身上的修行者”,因為佛教故事中講,悉達多修行時,七頭蛇為他擋住了風雨,而印度最高的創造神梵天的坐騎就是一條巨大的蟒蛇。所以《青蛇》中蛇的引誘者身份,應該是受后期“蛇”形象演變的影響。
說到曼玉的青蛇,再講講蛇蝎美人。最有名的蛇蝎美人,應該是希臘神話里的美杜莎。頭上長滿小蛇的絕美妖女,看一眼就會被變成石頭。在希臘神話中,蛇通常是神秘和陰暗的強大力量的代表,但不象征著邪惡。作為醫學象征的蛇杖,就是來自希臘神話中的醫神阿斯克勒庇俄斯的魔杖,有著治愈的功效。
蛇被賦予邪惡意味,應該追溯到《舊約·創世紀》里:“在神所造的一切活物中,蛇是最狡猾的。”引誘夏娃的那條蛇蛇,從此也成為了邪惡與欲望的代名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