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的感覺
最近兩年IP劇大熱,一大波的青春偶像瑪麗蘇劇撲面而來,畫風驚奇。作為一個新時代的女性,追劇乃日常生活之樂趣也~
昨日適逢第一份工作離職,下午睡太久,晚上翻來覆去怎么也無法入睡。忽然靈光乍現,想寫曾經花時間花精力追過的書,電視劇和電影。簡直是恨不得一蹴而就,寫他個酣暢淋漓。我想我明天的很眼圈肯定特別重。
開始寫之前自己列了個單子,思前想后決定把致青春放在第一個。
話不多說先上圖:
這是在豆瓣的截圖,我每次看電影、電視劇、書,總喜歡去豆瓣看看影評書評什么的,總覺得可以幫助理解,然后知道別人的想法。
豆瓣評分連七分都不到,按說是沒有那么好看的,因為大家都覺得一般般,奈何我就是喜歡,不管別人怎么想。說實話,它有些俗套,每次提起青春不管電影拍得多爛總會有票房,誰讓每個人都有過年少輕狂呢?
我羨慕鄭微為愛情奮不顧身的勇氣,心疼阮莞為愛情“低三下四”的模樣;多年以后,有人變成了黎維娟,看起來世俗又可憐;有人像是朱小北,早已改頭換面,不識故人;陳孝正貌似可憐,卻也是自己選;大多數人都是許開陽和曾毓的牌面,沒有新鮮感。
13年我剛剛上大一,看了很多遍這部電影,哭過三次,一次為愛情,一次為離別,一次為成長。
猶記得,當年看完電影還特地去圖書館找這本書看,事實證明我早已忘記書里的內容。只是模糊的記得她們寢室其實有六個姑娘,鄭微最后和林靜在一起了。剛剛去翻書評,查看自己有沒有忘記什么。熱評區依舊慘烈,只是書中有些情色描寫在電影中被略去了。
并沒有說此劇此書甚好,只因我遇到它比較早。
網劇良心,當屬最好的我們。
私以為細節描寫特別到位,有些小道具也很用心。劇比書好系列里的經典之作。https://www.douban.com/review/8114633/?dt_ref=null&dt_dapp=1&dt_platform=mobile_qq
附上去年連刷兩三天,終于看完劇寫的一點兒小感悟吧。印象里小說里沒有路星河,其他的都不記得了。
當時還因為這部劇喜歡上了洛枳,年少的愛只能偷偷的喜歡,想想就覺得好浪漫。因為沒有劇可看,就去看了八月長安的書《暗戀 橘生淮南》,沒想到那么狗血,枉費我對它的喜歡,有時候還是想象更美好。后來我又去豆瓣寫了篇書評,想想也挺好笑。
其實不管是八月長安,匪我思存,辛夷塢,還是下面要說的顧漫,言情小說什么的,總會有些逃不開的詬病,這無可厚非嘛~
但是,顧漫確實很牛逼呀!微微一笑很傾城,何以笙簫默,杉杉來吃都拍成電視劇了,而且演員都還可以吧。除了鄭爽瘦桿子一樣的去演34D的貝微微,還有那個瞪大的眼鏡,瑪麗蘇的劇情還是比較吸引人的。何以笙簫默里的何以琛簡直完美,讓我想起了《如果巴黎不快樂》里面的佟卓堯,美中不足就是現實中應該沒有這種人,這類男主人設總是讓女生們中毒太深,想入非非。七年情不變,沒有任何聯系,這是怎么做到的呀!杉杉呢,我沒看過,不予置評。
還有前一段大火的三生三世,想當年唐七的書也是看了不少,結果后來爆抄襲也是尷尬。電視劇就是仙俠類型的吧,和花千骨差不多,沒什么好說的。孤芳不自賞更扯,女主的超強人設,打不死壓不垮,厲害死了,電視劇的摳圖風波更是無力吐槽呀!
網盤里還有很多言情小說,如果菇涼們想要,可以分享給你們的。
忘了忘了,還有《平凡的世界》。第一本真正意義上的大部頭,嚴肅文學耶~當年真的是廢寢忘食,一連看了一個星期才看完的,那感覺簡直就是酣暢淋漓。后來找了路遙的《人生》來看,就得出一個結論,路遙只看《平凡的世界》足矣。電視劇個人覺得中規中矩吧,不過最近幾年電視劇電影都被慣壞了,稍微用心一點就會被夸獎,至今都忘不了老版西游記和紅樓夢的那種匠心。不過值得一看。就是田曉霞死的好突兀,中間有些官場或者人情什么的看的好沒意思。畢竟,這本書對我來說是一個轉折點,從言情散文到經典嚴肅的轉折,我會一直記得。
最后的最后,我想說瑯琊榜。
電影和書的對比圖
劇簡直碾壓書,不過畢竟不是一個領域不好這樣對比,可是電視劇的拍攝簡直讓人欲罷不能。節奏緊密,線索連貫,感情真摯。就是想夸獎它。書的話,節奏有些緩慢,缺乏張力。還是自己去看吧。都說是一部權謀劇。補充一句題外話,不管是那部書那部電影電視劇,總有人不滿意,然后上熱評。單看那些劇評真的覺得沒有什么好看的東西了,幸虧差評都不是一個人給的。
除了最近大熱的《人民的名義》,就再沒看什么國內的電視劇了呢~
So,國內就結束咯!
原版的味道
剛剛想插圖片,結果操作失誤,文字丟失又要重新來了。
Flipped,是我看過的第一本原版書。本來是先看的電影,后來因為關注一個英語類的公眾號,作者會每個月推薦一本書還有這本書的資源,我才有機會看到它。本書是以男女主人公各自的視角來寫的,一人一章穿插進行,和《穆斯林的葬禮》寫法很像。看電影覺得是兩小無猜,青梅竹馬的感情故事;看書卻發現作者最想說的是成長。總之是不一樣的味道。本來我是有做摘抄的,可是因為我總不整理,所以不知道丟到那里去了。我要改改這個壞習慣咯~
NEXT,Pride & Prejudice
其實我沒看過這本書,只是聽了很多次的音頻。看過電影,也看過電視劇。就是很喜歡她。我也想讓更多人喜歡她。女生總是逃不開浪漫的愛情~
最后就是在亞馬遜新買的一套《Harry Potter》
因為懶的關系,第一本還沒看完。前兩年一口氣看完了這個系列的電影,很過癮。書看了一小部分吧,三分之一。再回過頭去看電影,就覺得電影有些粗糙了。書里的小細節電影沒辦法一一展現出來,其實電影已經很好了。在看書就相當于是一個補充的過程,覺得電影更加真實具體了。畢竟看過電影之后,人物形象會固化,不容易有新的想象了。
kindle里也有這套書,希望今年可以把它讀完。
除了這套,最近也在看書蟲系列。因為看原版書如果沒有習慣或者是英文思維的話,在讀的過程中總是不自覺的想將其翻譯成中文。這是一個很壞的習慣,改正的話應該從基本的書籍看起吧。畢竟語言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學漢語的時候怎么學的,現在可以類比英語。
離職之后可能有些興奮吧,竟然不睡覺,一個人在電腦前面碼了將近兩個小時的字。真的好困呀!
睡覺去咯~
熟悉的感覺
最近兩年IP劇大熱,一大波的青春偶像瑪麗蘇劇撲面而來,畫風驚奇。作為一個新時代的女性,追劇乃日常生活之樂趣也~
昨日適逢第一份工作離職,下午睡太久,晚上翻來覆去怎么也無法入睡。忽然靈光乍現,想寫曾經花時間花精力追過的書,電視劇和電影。簡直是恨不得一蹴而就,寫他個酣暢淋漓。我想我明天的很眼圈肯定特別重。
開始寫之前自己列了個單子,思前想后決定把致青春放在第一個。
話不多說先上圖:
這是在豆瓣的截圖,我每次看電影、電視劇、書,總喜歡去豆瓣看看影評書評什么的,總覺得可以幫助理解,然后知道別人的想法。
豆瓣評分連七分都不到,按說是沒有那么好看的,因為大家都覺得一般般,奈何我就是喜歡,不管別人怎么想。說實話,它有些俗套,每次提起青春不管電影拍得多爛總會有票房,誰讓每個人都有過年少輕狂呢?
我羨慕鄭微為愛情奮不顧身的勇氣,心疼阮莞為愛情“低三下四”的模樣;多年以后,有人變成了黎維娟,看起來世俗又可憐;有人像是朱小北,早已改頭換面,不識故人;陳孝正貌似可憐,卻也是自己選;大多數人都是許開陽和曾毓的牌面,沒有新鮮感。
13年我剛剛上大一,看了很多遍這部電影,哭過三次,一次為愛情,一次為離別,一次為成長。
猶記得,當年看完電影還特地去圖書館找這本書看,事實證明我早已忘記書里的內容。只是模糊的記得她們寢室其實有六個姑娘,鄭微最后和林靜在一起了。剛剛去翻書評,查看自己有沒有忘記什么。熱評區依舊慘烈,只是書中有些情色描寫在電影中被略去了。
并沒有說此劇此書甚好,只因我遇到它比較早。
網劇良心,當屬最好的我們。
私以為細節描寫特別到位,有些小道具也很用心。劇比書好系列里的經典之作。https://www.douban.com/review/8114633/?dt_ref=null&dt_dapp=1&dt_platform=mobile_qq
附上去年連刷兩三天,終于看完劇寫的一點兒小感悟吧。印象里小說里沒有路星河,其他的都不記得了。
當時還因為這部劇喜歡上了洛枳,年少的愛只能偷偷的喜歡,想想就覺得好浪漫。因為沒有劇可看,就去看了八月長安的書《暗戀 橘生淮南》,沒想到那么狗血,枉費我對它的喜歡,有時候還是想象更美好。后來我又去豆瓣寫了篇書評,想想也挺好笑。
其實不管是八月長安,匪我思存,辛夷塢,還是下面要說的顧漫,言情小說什么的,總會有些逃不開的詬病,這無可厚非嘛~
但是,顧漫確實很牛逼呀!微微一笑很傾城,何以笙簫默,杉杉來吃都拍成電視劇了,而且演員都還可以吧。除了鄭爽瘦桿子一樣的去演34D的貝微微,還有那個瞪大的眼鏡,瑪麗蘇的劇情還是比較吸引人的。何以笙簫默里的何以琛簡直完美,讓我想起了《如果巴黎不快樂》里面的佟卓堯,美中不足就是現實中應該沒有這種人,這類男主人設總是讓女生們中毒太深,想入非非。七年情不變,沒有任何聯系,這是怎么做到的呀!杉杉呢,我沒看過,不予置評。
還有前一段大火的三生三世,想當年唐七的書也是看了不少,結果后來爆抄襲也是尷尬。電視劇就是仙俠類型的吧,和花千骨差不多,沒什么好說的。孤芳不自賞更扯,女主的超強人設,打不死壓不垮,厲害死了,電視劇的摳圖風波更是無力吐槽呀!
網盤里還有很多言情小說,如果菇涼們想要,可以分享給你們的。
忘了忘了,還有《平凡的世界》。第一本真正意義上的大部頭,嚴肅文學耶~當年真的是廢寢忘食,一連看了一個星期才看完的,那感覺簡直就是酣暢淋漓。后來找了路遙的《人生》來看,就得出一個結論,路遙只看《平凡的世界》足矣。電視劇個人覺得中規中矩吧,不過最近幾年電視劇電影都被慣壞了,稍微用心一點就會被夸獎,至今都忘不了老版西游記和紅樓夢的那種匠心。不過值得一看。就是田曉霞死的好突兀,中間有些官場或者人情什么的看的好沒意思。畢竟,這本書對我來說是一個轉折點,從言情散文到經典嚴肅的轉折,我會一直記得。
最后的最后,我想說瑯琊榜。
電影和書的對比圖
劇簡直碾壓書,不過畢竟不是一個領域不好這樣對比,可是電視劇的拍攝簡直讓人欲罷不能。節奏緊密,線索連貫,感情真摯。就是想夸獎它。書的話,節奏有些緩慢,缺乏張力。還是自己去看吧。都說是一部權謀劇。補充一句題外話,不管是那部書那部電影電視劇,總有人不滿意,然后上熱評。單看那些劇評真的覺得沒有什么好看的東西了,幸虧差評都不是一個人給的。
除了最近大熱的《人民的名義》,就再沒看什么國內的電視劇了呢~
So,國內就結束咯!
原版的味道
剛剛想插圖片,結果操作失誤,文字丟失又要重新來了。
Flipped,是我看過的第一本原版書。本來是先看的電影,后來因為關注一個英語類的公眾號,作者會每個月推薦一本書還有這本書的資源,我才有機會看到它。本書是以男女主人公各自的視角來寫的,一人一章穿插進行,和《穆斯林的葬禮》寫法很像。看電影覺得是兩小無猜,青梅竹馬的感情故事;看書卻發現作者最想說的是成長。總之是不一樣的味道。本來我是有做摘抄的,可是因為我總不整理,所以不知道丟到那里去了。我要改改這個壞習慣咯~
NEXT,Pride & Prejudice
其實我沒看過這本書,只是聽了很多次的音頻。看過電影,也看過電視劇。就是很喜歡她。我也想讓更多人喜歡她。女生總是逃不開浪漫的愛情~
最后就是在亞馬遜新買的一套《Harry Potter》
因為懶的關系,第一本還沒看完。前兩年一口氣看完了這個系列的電影,很過癮。書看了一小部分吧,三分之一。再回過頭去看電影,就覺得電影有些粗糙了。書里的小細節電影沒辦法一一展現出來,其實電影已經很好了。在看書就相當于是一個補充的過程,覺得電影更加真實具體了。畢竟看過電影之后,人物形象會固化,不容易有新的想象了。
kindle里也有這套書,希望今年可以把它讀完。
除了這套,最近也在看書蟲系列。因為看原版書如果沒有習慣或者是英文思維的話,在讀的過程中總是不自覺的想將其翻譯成中文。這是一個很壞的習慣,改正的話應該從基本的書籍看起吧。畢竟語言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學漢語的時候怎么學的,現在可以類比英語。
離職之后可能有些興奮吧,竟然不睡覺,一個人在電腦前面碼了將近兩個小時的字。真的好困呀!
睡覺去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