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 | 桂林米粉被你們誤會了這么多年

“我這種風(fēng)景名勝黑怎么會來桂林呢。”

在市中心的兩江四湖景區(qū)走了不到200米,已經(jīng)被四五個兜售船票的大媽攔路攔到崩潰了,腦袋像撥浪鼓一樣搖過來:(船票、門票、套票)不需要不需要謝謝。兩個小時以前還漫步在霧氣氤氳的堂安梯田和原生態(tài)的侗寨村落,轉(zhuǎn)眼間卻被鋪天蓋地舉著小旗的旅游團(tuán)包圍了,就像一下子從仙界打回凡間。

對于一個旅行喜歡鉆野地兒的人來說,“老牌旅游城市”桂林的確不是首選,但兩天下來,竟然在心里偷偷盤算起何時還能再來——都說“桂林山水甲天下”,怎么從來沒有人告訴我桂林這么好吃!而且,這里面還藏著一個巨大的誤會,跟蘭州拉面和黃燜雞米飯齊名的所謂“三大國民美食”的桂林米粉,最常見的版本根本不是湯粉而是干拌粉呀!

桂林山水甲不甲天下今天真不好說,當(dāng)年宋朝人喊出這句話時,桂林還是一片未開墾的處女地。今天不掏個二三百船票錢哪里看得到山水,但嗦一碗粉只要5、6塊就能乘興而歸。要我說,城市宣傳語這種東西也該與時俱進(jìn)了,“桂林米粉甲天下”這句話倒真想讓人呱唧呱唧呢。

米 粉

即便沒吃過也一定聽說過桂林米粉,比起后起之秀螺螄粉,桂林米粉早就紅遍了大江南北。很多年前,我在北京還慕名吃過一次,湯粉里加了各種各樣的配菜,蔬菜花生木耳肉沫——桂林人一定看笑了:這是什么鬼呀。可若不是本地人,這很可能是你和“桂林米粉”的初次見面。


▲ 不少人接觸桂林米粉都是從這種畫風(fēng)開始的吧

帶著固有印象,點了一碗經(jīng)典鹵菜粉——呃,正宗的桂林米粉是……干拌的,沒有湯?滿腹狐疑的拌勻,嗦第一口時就叫出了聲——原來桂林米粉可以這么香!


▲ 鹵菜粉,最下面有鹵水。那塊腐竹攤開之后巨!大!無!比!兩個人吃差不多,只要1塊5 淚目。

實際上,“桂林米粉”并不是指代某種特定的粉,而是一類米粉的統(tǒng)稱,其中包含了鹵菜粉和湯粉。經(jīng)典的鹵菜粉是靠鹵水調(diào)味的干拌粉,配上幾片鹵肉和酸過的小菜。一家米粉店的成敗,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店家花了多少時間和心思熬制鹵水。


▲ 吶,桂林也不是沒有湯粉,只不過跟鹵菜粉相比味道沒有什么亮點。圖為牛肉粉。

鹵水通常裝在一個小壺里,和配菜一起放在佐料區(qū),看上去隨意且不起眼,但每一個桂林人都懂得鹵水即是桂林米粉的靈魂。配料無外乎八角、桂皮、甘草、羅漢果等,牛骨和豬骨的加入也很常見,但因為涉及配比和火候等因素,每家店熬制出來的鹵水都不盡相同。鹵水難熬,也難怪桂林米粉一出了桂林就水土不服,好好的干拌粉清一色都變成了“更好偷懶”的湯粉。


▲ 鹵水大概就是這個樣子惹,一般裝在小壺里

第一次吃鹵菜粉的人,拿到米粉之后很可能一臉懵圈(比如我)——除了米粉和幾片鹵肉之外啥都沒有。可千萬別就這么吃了呀,還有好多配菜在佐料區(qū)需要自己放呢。蔥花、腌蘿卜、酸豆角、糟辣椒、干辣椒,還有自助的筒骨湯——關(guān)鍵來了,如果看到有人吃粉之前放了骨湯,八成不是本地人。地道的吃法是先嗦粉,后喝湯,最好不要把它們混為一談。(我被前排大哥帶跑偏了,依樣畫葫蘆加了點骨湯,嗦的也很開心呢)


▲ 桂林的米粉店都有這樣一個自助佐料區(qū),鹵水、小菜、骨湯,想加什么自己動手

桂林的米粉店滿街都是,雖然崇善米粉肯定不是本地人最喜歡的那一家,但對沒什么味覺基礎(chǔ)的游客來說已經(jīng)足夠好,連鎖多,水平穩(wěn)定,找起來不費勁,鹵菜粉記得加一塊鹵腐竹噢,簡直不要太美妙;還吃了一家明桂米粉,個人感覺鹵水的味道比崇善差點,粉軟,油大一些,但脆脆的鍋燒特別香;此外,桂湖米粉也有不少擁躉,去七星巖的話可以考慮;比較遺憾的是晚飯時間去當(dāng)?shù)厝讼喈?dāng)推薦的老東江米粉撲空,心碎成渣。但一個收獲是隨便找了家老太太開的粉店吃,認(rèn)識到原來桂林米粉在桂林也不是家家都好吃噢(如果這也能算收獲的話……)。所以,還是要來看壹路吃啊(強(qiáng)勢硬廣介入)。



▲ 明桂米粉的“鍋燒”特別香,所謂鍋燒就是脆皮燒肉,誒,突然想念香港的燒肉飯了

在哪吃

崇善米粉

老東江米粉

桂湖米粉

明桂米粉(如果前三家都沒去,再來這家吧)

酸 店

來桂林之前并不知道桂林人嗜酸,不但鹵菜粉要加酸過的小菜(酸豆角、酸蘿卜),街邊還有一種專門的“酸店”。

酸店里兜售的食物,本質(zhì)上來說屬于泡菜,桂林人管這叫“泡酸”,想必不少人家也是有個“酸壇”的。真有意思,想起江浙一帶人家里的“臭壇”,萬物皆可“臭”。什么東西但凡老了,不好吃了,想長時間保存的,就隨手丟到壇子里“臭”一下,臭莧菜桿、臭千張、臭冬瓜都是這么來的。到了廣西這邊,卻興起萬物皆可“酸”來了。


▲ 桂林的“泡酸”,實際上不會特別酸,屬于酸甜可口那種

在別的地方,泡菜是用來下飯或者當(dāng)開胃小菜的,桂林人的酸店卻偏偏要讓泡菜唱主角。在這里,各種“酸”過的小菜是街頭很受歡迎的風(fēng)味零食。進(jìn)店先挑大小碗,然后選酸,稱重,付錢。用竹簽子一扎,拿著邊走邊吃。


▲ 要了4樣,大概不到10塊錢

酸店之所以吸引我,并不是這種做法有什么稀奇,而是食材種類的豐富。像蘿卜、黃瓜這種根莖類蔬菜拿來酸也就算了,倒是木瓜、芒果、西瓜皮這些水果勾起了我的好奇心。


在金不換酸店挑了幾樣小吃,黃瓜、白蘿卜、木瓜、大蒜。身為一個忠實的糖蒜愛好者,要把最好吃的一票投給大蒜!酸甜,爽脆,微微辣,后悔只買了一頭。黃瓜也非常可口。不過白蘿卜和木瓜就沒有更多驚喜了,個人感覺,水分足、口感爽脆的蔬菜酸過之后比較好吃。

在哪吃

金不換酸店

油 茶

桂林還有一種挺有特色的油茶。追根溯源的話是距離桂林100公里外的恭城瑤族的日常小吃。瑤族最早發(fā)明出油茶,是因為生活在潮濕的山林間,霧氣濃重,用茶葉和姜配上油鹽煮出來的油茶可以幫助他們驅(qū)散濕氣和寒氣。后來喝油茶就變成了一種生活習(xí)慣,恭城人早中晚都會喝。


▲ 在侗寨里喝到的油茶,比較咸

雖說是瑤族的食物,我在黔東南的侗寨也喝過。茶湯是提前煮好的,里面有脆脆的炒米和花生,整體味道是咸的。恭城油茶的意思也差不多,只是里面多了姜和脆果(有點像膨化食品),因此喝起來有一種辛辣感。


▲ 恭城油茶,脆果很好吃的樣子。圖片@七月一店小二

以我一個外地人的口味來說,油茶的味道不算討喜。一是因為咸,二是有很重的姜味和辛辣。在桂林如果想體驗一下的話,可以去游客打卡的瑤妃油茶餐館,除了油茶也有一些瑤族的特色食物。但這種小吃更推薦街頭小店,比如正宗恭城油茶店,還可以點一份船上糕搭配油茶吃。


▲ 船上糕,用糯米做的再經(jīng)過煎炸,油比較大


在哪吃

瑤妃油茶餐館

正宗恭城油茶店

桂 柳 菜

廣西菜的口味比較繁雜,這跟廣西的地理位置有很大關(guān)系。東部接近廣東(尤其是梧州的飲食和文化更偏向于廣東而非廣西),西邊的口味有點像云南菜,邊境地區(qū)又和越南接壤,整體口味十分不統(tǒng)一。來桂林,除了嗦粉,還可以挑一兩家桂菜吃吃看,這次桂林之行,最大的驚喜就藏在本地一家燒鵝店里。


▲ 這樣一例燒鵝,只要40多,價位可以說很良心了

桂林最有名的一家大店是椿記燒鵝,不但游客必打卡,在本地人中的口碑也不錯。燒鵝做的非常講究,皮脆肉嫩,完全沒有禽類的腥臊味,蘸汁酸甜解膩。連平時不愛吃燒鵝的小伙伴都忍不住吃了好幾塊。正在心里嘀咕著這家店比香港的一樂燒鵝還好吃呀,就聽見隔壁一桌廣東人鼓動服務(wù)員:你家比廣東的燒鵝還好吃,快去我們那里開分店吧。(我:北京也需要你們啊……)


▲ 榴蓮酥也特別驚艷,里面是貨真價實的榴蓮肉

因為主打燒鵝,還有“醬爆鵝肝”、“爆炒鵝腸”這樣的鵝類菜;當(dāng)然也有啤酒魚和燒田螺這種極其本地的菜,都可以一嘗。一頓吃下來,人均不過6、70的樣子。

在哪吃

椿記燒鵝

還吃了一家螺螄鴨腳煲。本來這種食物肯定是在柳州吃更正宗,但是近年來螺螄粉的勢頭太猛了,離柳州不遠(yuǎn)的桂林也被這股潮流席卷。桂林米粉店的對面,保不齊就有一家螺螄粉店與之呼應(yīng)。像我這種重度螺螄粉愛好者,還沒等到柳州就已經(jīng)hold不住了,光想想炸過的鴨腳和豆泡就受不了,更不用提湯底還可以涮粉吃了。這不就是可以DIY的超豪華版本的螺螄粉嗎。


▲ 螺螄鴨腳煲,一大波幸福感正在來襲

這一頓是在老表記吃的。招牌螺螄鴨腳煲,有鴨腳6只,豆泡、腐竹、芋頭、土豆……其實關(guān)鍵問題并不是煲里有啥,而是“它們都是螺螄粉味兒的啊!”看著鍋子噗嚕噗嚕的冒著泡泡,此刻螺螄粉愛好者除了筷子,已經(jīng)沒有什么放不下的了。


▲ 烤生牛肉也很好吃,要了7分熟


在哪吃

老表記

甜 品

在榕湖附近溜達(dá)的時候看到一家吃龜苓膏的甜品店。定睛一看,咦,這不是梧州龜苓膏嘛,還是桂林旗艦店。


▲ 店里有各種龜苓膏做成的甜品 @cindy璇璇

今年夏天我曾癡迷過一陣子熬龜苓膏(兩廣地區(qū)的小伙伴請無視我吧,龜苓膏在北方地區(qū)不是普及之物),用的就是梧州的雙錢牌龜苓膏(即龜苓膏創(chuàng)始人做的品牌),和這家甜品店是同一個牌子。這里除了原味龜苓膏,還可以加椰奶和水果,差不多有20種不同口味,當(dāng)作飯后甜品是個不錯的選擇。


▲ 亂入一張記嘰做的龜苓膏,用龜苓膏粉就可以熬,放點桂花很好吃

順便說一下梧州,也是個神奇的地方。作為粵語的發(fā)源地之一,卻被劃分到廣西。典型的梧州文化符號是粵語、粵曲、粵菜和騎樓。如果單把梧州拿出來放進(jìn)廣東省,無論是語言還是生活習(xí)慣都毫無違和感。梧州之于廣東,有點像潮汕之于閩南,“兩家人說一家話”。論歷史、文化和美食,梧州都值得走一遭。

在哪吃

梧州龜苓膏(桂林旗艦店)

◎ 這份小吃攻略只是匆匆一瞥,但是也足夠在桂林吃兩天。桂林真是一座被游客寵壞的城市呀,不過吃吃喝喝倒也算開心。

◎?桂林最有名的水果就是沙田柚,如果恰好趕上秋天來,可以去水果攤探索一下。我陰差陽錯買到了一種紅心蜜柚。剝開柚子皮,看到像蜜糖一樣的紋路,水分足,果肉非常甜。回北京以后更加懷念桂林的柚子了呀。(雖然這個并不確定是本地柚子)


◎ 從桂林到陽朔雖然開通了動車,但是高鐵站設(shè)置的非常遠(yuǎn),陽朔站實際上在興坪。可以考慮坐汽車,雖然路上久一點,但是可以節(jié)省不少往返高鐵站的時間。



▲ 陽朔唯一能看到山水的兩個地方,上面是十里畫廊的一個橋上,下面是西街的盡頭。此外,一切能接近漓江的入口都被封了起來。

◎?如果去陽朔,可以考慮把椿記燒鵝留到陽朔吃。旅游景區(qū)的吃喝實在沒啥創(chuàng)意,雜亂無章物價貴,椿記起碼是品質(zhì)的保證。陽朔本地的特色食物是啤酒魚和田螺釀。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quán)歸作者所有,轉(zhuǎn)載或內(nèi)容合作請聯(lián)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由作者上傳并發(fā)布,文章內(nèi)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fā)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剝皮案震驚了整個濱河市,隨后出現(xiàn)的幾起案子,更是在濱河造成了極大的恐慌,老刑警劉巖,帶你破解...
    沈念sama閱讀 228,345評論 6 531
  • 序言:濱河連續(xù)發(fā)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現(xiàn)場離奇詭異,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過查閱死者的電腦和手機(jī),發(fā)現(xiàn)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閱讀 98,494評論 3 416
  • 文/潘曉璐 我一進(jìn)店門,熙熙樓的掌柜王于貴愁眉苦臉地迎上來,“玉大人,你說我怎么就攤上這事。” “怎么了?”我有些...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176,283評論 0 374
  • 文/不壞的土叔 我叫張陵,是天一觀的道長。 經(jīng)常有香客問我,道長,這世上最難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62,953評論 1 309
  • 正文 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辦了婚禮,結(jié)果婚禮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還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們只是感情好,可當(dāng)我...
    茶點故事閱讀 71,714評論 6 410
  • 文/花漫 我一把揭開白布。 她就那樣靜靜地躺著,像睡著了一般。 火紅的嫁衣襯著肌膚如雪。 梳的紋絲不亂的頭發(fā)上,一...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55,186評論 1 324
  • 那天,我揣著相機(jī)與錄音,去河邊找鬼。 笑死,一個胖子當(dāng)著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內(nèi)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決...
    沈念sama閱讀 43,255評論 3 441
  • 文/蒼蘭香墨 我猛地睜開眼,長吁一口氣:“原來是場噩夢啊……” “哼!你這毒婦竟也來了?” 一聲冷哼從身側(cè)響起,我...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42,410評論 0 288
  • 序言:老撾萬榮一對情侶失蹤,失蹤者是張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劉穎,沒想到半個月后,有當(dāng)?shù)厝嗽跇淞掷锇l(fā)現(xiàn)了一具尸體,經(jīng)...
    沈念sama閱讀 48,940評論 1 335
  • 正文 獨居荒郊野嶺守林人離奇死亡,尸身上長有42處帶血的膿包…… 初始之章·張勛 以下內(nèi)容為張勛視角 年9月15日...
    茶點故事閱讀 40,776評論 3 354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戀三年,在試婚紗的時候發(fā)現(xiàn)自己被綠了。 大學(xué)時的朋友給我發(fā)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飯的照片。...
    茶點故事閱讀 42,976評論 1 369
  • 序言:一個原本活蹦亂跳的男人離奇死亡,死狀恐怖,靈堂內(nèi)的尸體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詐尸還是另有隱情,我是刑警寧澤,帶...
    沈念sama閱讀 38,518評論 5 359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島的核電站,受9級特大地震影響,放射性物質(zhì)發(fā)生泄漏。R本人自食惡果不足惜,卻給世界環(huán)境...
    茶點故事閱讀 44,210評論 3 34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處隱蔽的房頂上張望。 院中可真熱鬧,春花似錦、人聲如沸。這莊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4,642評論 0 26
  • 文/蒼蘭香墨 我抬頭看了看天上的太陽。三九已至,卻和暖如春,著一層夾襖步出監(jiān)牢的瞬間,已是汗流浹背。 一陣腳步聲響...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5,878評論 1 286
  • 我被黑心中介騙來泰國打工, 沒想到剛下飛機(jī)就差點兒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東北人。 一個月前我還...
    沈念sama閱讀 51,654評論 3 391
  • 正文 我出身青樓,卻偏偏與公主長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敵國和親。 傳聞我的和親對象是個殘疾皇子,可洞房花燭夜當(dāng)晚...
    茶點故事閱讀 47,958評論 2 373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