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夜路放聲歌唱,這種事情我干過。我出生在大別山的一個偏僻山村。我家和我奶奶家,叔叔家,大概距離1公里多。但是我們都住在半山腰上,路也在半山腰,路邊有墳,每次不得已晚上去叔叔家拿東西,我就一路飛跑,大聲唱歌,大到自己聽不見自己的腳步聲,這樣就聽不到山上的聲響,其實山上除了偶爾的鳥叫蟲叫,壓根無聲響。仿佛聽不見聲響,恐懼就不存在。我想,起初我是被這書名吸引了。
李娟的散文《走夜路請放聲歌唱》,收錄了39篇關于童年,成長,青春,改變以及種種生活片段的事。李娟用獨特的視角和細膩的文字寫生活中的悲喜,評判心中的情感與得失,了悟人生的悲苦與孤獨。
她的文字,獨一無二,無法教出也無法模仿。她的文字,生活和情感渾然天成。“戈壁灘上,只需一棵樹,就能把大地穩穩地鎮在藍天之下。”任何一個小情節,總能在她的筆下活潑自然地以原貌展現。在她的世界里,一直有我們久違了的樸素情感和夢想。她的文字,溫暖每一個有著困境的人。
“世上竟會有那么多的悲傷。不過沒關系的。我最終還是成為了自己最想成為的樣子。”
是啊,世界上競有那么多悲傷,生活中競有那么多的難。不過沒關系的。我還是成為了現在的我,我喜歡的樣子。希望在經歷之后,我們都能對自己說出這句話。
李娟拿著攝像頭,邊記錄生活片段,邊感悟生活。摩羯座小貝,老外婆,外婆,媽媽,一條不死的魚,一把掃帚,幾只老鼠,這些人和物都是那么親切可愛,離你很遠,卻又在你面前。
母親是個很難寫的人物,因為每個人的母親都是天下最好。李娟就寫出了母親的愛與怕?!八龥]有安全感,隨時都在擔心我的安危,是不是其實一直在為失去我而作準備?她知道總有一天會失去我的。她一生都心懷這樣的恐懼而活著。并且這悲傷和痛苦不停地積累,日漸沉重。每當她承受不了時,便借由一點點偶然的際遇而全面爆發出來。她發泄似的面向全世界的人跺腳哭訴,讓全世界的人都知道我丟了。因為她的痛苦和不安如此強烈巨大,非得全世界的人一起來分擔不可。她是最任性的母親,又是最無奈的母親?!?
我有個堂弟,比我小三歲。初中畢業去上海打工,一次意外掉黃浦江里了。這事怎么發生的誰也不知道。我只在下葬那天和每年的清明上墳,見過嬸嬸哭。其他的時間,他們不哭不訴,也沒有人問,好像他們從來沒有過一個兒子,也從來沒有失去過一個兒子。他們還是那樣有錢就掙,一個機會也不放過,叔叔常年在外,聽說一個月工資有5000,管吃管住。嬸嬸呢,在家,摘茶的時候摘茶,栽秧的時候栽秧,做工的時候做工,閑天和雨天就打麻將。痛苦需要出口,喧鬧的安靜的。喧鬧的給了世界,安靜的給了自己。嬸嬸是后者吧。
“她一絲不茍地走在強大的習慣之路上,認真地毫不妥協著或認真地妥協著。她花漫長的時間進行著一場巨大的準備。她一直都處在迎接的狀態中。但是她一直只是一個人。不曉得在疊衣服之外那些更為漫長的時光里,又是如何耐心地、絲毫不打折扣地認真度過?!?/strong>
能將自己生活的范圍和自己收拾的干凈整潔又得體,不受任何生活事故的影響,是一種需要用毅力堅持的習慣。這就是沒人愛我,我自愛的最高的境界吧?!霸改惚缓芏嗳藧?,如果沒有,愿你在寂寞中學會寬容?!蹦︳勺男∝悾窦氉恋貙Υ畹男∈拢〉蒋B襪子來對抗生活的漫長和孤獨。
“我們只知道鄉村是美好的,卻從不曾細究這美好的因由。我們無論多么向往鄉村情調,都不敢落腳鄉村的真實生活。我們連鄉村里的一株草都不認識。尤其鄉村看似容易進入,容易接受,容易被改變,但鄉村的心靈所包裹的那層外殼卻是堅硬而冰冷的。這倒與人死后薄薄地敷在棺木之上的那層溫和泥土恰恰相反?!?/strong>
最近,江西殯改,搶棺咋棺激化官民矛盾的新聞引起網民大討論。作為在鄉村長大的人,自大學起就在城市生活,百年之后,我也成想著能回歸鄉土。因為,我認識那里的山,那里的水,那里的蜻蜓和蝴蝶,那里的泥鰍和螃蟹。
“保養一把掃帚也好,保養一部車也好,有什么不同呢?一樣器具在精心照料下得以長久地陪伴在生活中,像是有生命的一個同居者一樣,令人踏實安穩。” 是啊。吝嗇與珍惜不同。在自己的精心呵護下,使一樣生活用品陪伴我們的時間更長,這就像用心經營一段友情,愛情,一段時光。我好像找到了我媽和我爸當年結婚的那個紅色熱水瓶可以用20年的秘密。
“我不停地去適應一場又一場變故,隨波逐流,順從一切、接受一切。但是我心里有秘密?!?/strong>誰沒有秘密呢?我們都帶著某個秘密沉浮于世。
“大家都貧窮而坦然地生活著,仔細地花錢,沉默著勞動,能得到則得到,能忽略則忽略。我們這些孩子,則歡樂地在童年中奔跑,在對薄荷糖和兔子燈籠的向往中呼啦啦地長大。”
一個在大別山鄉村長大的80后,對“仔細花錢,沉默勞動”感受特別深。那時候,每家每戶都很窮,卻沒人抱怨窮?,F在,住別墅的人也哭窮,開寶馬的想法設法弄貧困證明。
“我們總是說:不要被往事牽絆,明天還要繼續。我們說:善待自己,過好每一天。我們如此不顧一切地放棄過去,奔向最終,我們最終要成為什么才算是圓滿?”
我們要忘掉過去,最終成為什么樣的人呢?我今年30歲了,我才開始問自己:我要什么樣的生活?成為什么樣的人?你有答案了嗎?
我不奢望能完全忘記過去,想起它的次數越來越少就好。 如果,你曾在鄉村生活,一定要看看李娟的《走夜路請放聲歌唱》,在這里不僅僅是共鳴,更重要的是童年的美好回憶,我們曾經歷經的那些“苦”,原來都可以是樂。如果你從小到大生活在城市,更要看看這本書,從文字里了解鄉村質樸簡單的快樂和美好.